中英科技:带伪“高科技企业”和理不清、剪还乱的关联关系闯关IPO
在2017年首次IPO遭否两年后,在近期IPO审核宽松背景下,常州中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英科技)再次卷土重来,10月24日,中英科技将接受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这次它能成功吗?
中英科技的体量很小,去年公司营收不到1.75亿元,净利润5275万元。而在业绩增速上,中英科技也明显出现下滑,去年公司净利润增速仅为13.17%,相较于公司此前动辄50%以上的增速明显下滑。
欲上市的中英科技,主要打着高科技、5G等旗号。而招股书却显示,中英科技每年的研发投入仅几百万元,研发人员只有10个,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也较同行明显偏低。实际上,就连证监会发审委也忍不住对公司含金量产生质疑。
中英科技是比较典型的家族企业,俞卫忠、戴丽芳夫妇以及它们的儿子俞丞三人,合计控制公司 83.86%的股权。近年来,中英科技还与关联方间存在借款、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融资等情况,金额较大且较为频繁。这成为此前公司IPO被否重要原因之一。
研发投入仅数百万竟自诩为高科技?
在规模上,中英科技的体量很小。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仅1.03亿元,净利润约为3313.7万元。一般而言,如这类规模很小的公司欲上市,一定要主打高科技牌,且在业绩增速上,表现比较亮眼。
在中英科技2017年首次IPO时,公司基本上就处在这样的状态。2017年公司净利润增速达到37%,而前两年的2015年和2016年,公司净利润增速都在55%以上,可谓十分亮眼。然而,最终公司首次IPO还是以失败告终。
首次IPO败北后,中英科技毫无意外的陷入业绩增速大幅下滑的境地。去年公司净利润增速下降了逾23个百分点,仅13.17%,相较于此前动辄36%~57%的净利润增速明显下滑。净利润增速下降的背后,是公司产品价格不断走低。
招股书显示,中英科技最主要的产品CA型高频覆铜板,2018年,CA型高频覆铜板产品为中英科技贡献了1.388亿元收入,占重营收比重约八成左右。
近年来,公司CA型高频覆铜板产品售价不断走低。2015年~2018年,公司CA型高频覆铜板平均价格分别为569.58元/张、530.36元/张、509.67元/张和476.56元/张,产品价格明显呈现下降态势。
业绩增速下滑的中英科技,只剩下主打高科技牌了。公司自诩为“全球主要的基站天线用高频覆铜板细分市场研发、生产商。”5G基站等都是中英科技主打的概念。
然而,众所周知高科技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而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8年,中英科技研发费用只有几百万元,分别为497万元、666万元、898万元;2019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只有445万元,占营收比重只有4.31%。实际上,包括公司实控人俞卫忠父子在内的公司研发人员只有18人。
研发投入少的可怜,研发人员稀少,公司的专利也平平,截止招股书披露公司拥有发明专利 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这不禁让外界对其核心竞争力产生怀疑,就连证监会发审委也忍不住发问:“公司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基站天线用高频覆铜板细分市场研发、生产商”的表述是否客观、准确?
通过实控人哥哥对外销售
中英科技更大的问题,是公司与俞卫忠家族之间理不清、剪还乱的关系。招股书显示,此前中英科技与关联方之间频繁存在存在借款、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融资等情况,而且金额较大。
据披露,2016年,中英科技向俞卫忠家族控制的中英管道以及俞卫忠夫妇拆入了3000多万的资金;而俞卫忠的哥哥俞英忠控制的雷纳机械为还曾向中英科技借款600多万,最后还不起钱后,中英科技将有关债权转让给中英管道。
除了借钱给哥哥俞英忠外,俞卫忠还通过其哥哥旗下公司对外销售。招股书显示,俞英忠控制着另一家公司,名为辅星科技。2014年~2016年,中英科技向辅星科技销售覆铜板分别为193.73万元、579.89万元和97.69万元。
据悉,辅星科技对高频覆铜板的销售,采用平价平出的方式进行核算。也就是说,中英科技向辅星科技销售高频覆铜板的价格与终客户向辅星科技的采购价格一致。辅星科技从中并没有赚取任何利润,但辅星科技为何要帮这个忙呢?是否是投桃报李呢?
近年来,中英科技应收账款高企。2016年~2018年和2019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 5436.29万元、5524.19万元、5074.16万元和 7134.09万元。考虑到公司规模很小,这笔应收账款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中英科技还曾因为“批建不符”问题遭到环保部门的处罚。
中英科技的体量很小,去年公司营收不到1.75亿元,净利润5275万元。而在业绩增速上,中英科技也明显出现下滑,去年公司净利润增速仅为13.17%,相较于公司此前动辄50%以上的增速明显下滑。
欲上市的中英科技,主要打着高科技、5G等旗号。而招股书却显示,中英科技每年的研发投入仅几百万元,研发人员只有10个,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也较同行明显偏低。实际上,就连证监会发审委也忍不住对公司含金量产生质疑。
中英科技是比较典型的家族企业,俞卫忠、戴丽芳夫妇以及它们的儿子俞丞三人,合计控制公司 83.86%的股权。近年来,中英科技还与关联方间存在借款、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融资等情况,金额较大且较为频繁。这成为此前公司IPO被否重要原因之一。
研发投入仅数百万竟自诩为高科技?
在规模上,中英科技的体量很小。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仅1.03亿元,净利润约为3313.7万元。一般而言,如这类规模很小的公司欲上市,一定要主打高科技牌,且在业绩增速上,表现比较亮眼。
在中英科技2017年首次IPO时,公司基本上就处在这样的状态。2017年公司净利润增速达到37%,而前两年的2015年和2016年,公司净利润增速都在55%以上,可谓十分亮眼。然而,最终公司首次IPO还是以失败告终。
首次IPO败北后,中英科技毫无意外的陷入业绩增速大幅下滑的境地。去年公司净利润增速下降了逾23个百分点,仅13.17%,相较于此前动辄36%~57%的净利润增速明显下滑。净利润增速下降的背后,是公司产品价格不断走低。
招股书显示,中英科技最主要的产品CA型高频覆铜板,2018年,CA型高频覆铜板产品为中英科技贡献了1.388亿元收入,占重营收比重约八成左右。
近年来,公司CA型高频覆铜板产品售价不断走低。2015年~2018年,公司CA型高频覆铜板平均价格分别为569.58元/张、530.36元/张、509.67元/张和476.56元/张,产品价格明显呈现下降态势。
业绩增速下滑的中英科技,只剩下主打高科技牌了。公司自诩为“全球主要的基站天线用高频覆铜板细分市场研发、生产商。”5G基站等都是中英科技主打的概念。
然而,众所周知高科技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而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8年,中英科技研发费用只有几百万元,分别为497万元、666万元、898万元;2019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只有445万元,占营收比重只有4.31%。实际上,包括公司实控人俞卫忠父子在内的公司研发人员只有18人。
研发投入少的可怜,研发人员稀少,公司的专利也平平,截止招股书披露公司拥有发明专利 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这不禁让外界对其核心竞争力产生怀疑,就连证监会发审委也忍不住发问:“公司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基站天线用高频覆铜板细分市场研发、生产商”的表述是否客观、准确?
通过实控人哥哥对外销售
中英科技更大的问题,是公司与俞卫忠家族之间理不清、剪还乱的关系。招股书显示,此前中英科技与关联方之间频繁存在存在借款、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融资等情况,而且金额较大。
据披露,2016年,中英科技向俞卫忠家族控制的中英管道以及俞卫忠夫妇拆入了3000多万的资金;而俞卫忠的哥哥俞英忠控制的雷纳机械为还曾向中英科技借款600多万,最后还不起钱后,中英科技将有关债权转让给中英管道。
除了借钱给哥哥俞英忠外,俞卫忠还通过其哥哥旗下公司对外销售。招股书显示,俞英忠控制着另一家公司,名为辅星科技。2014年~2016年,中英科技向辅星科技销售覆铜板分别为193.73万元、579.89万元和97.69万元。
据悉,辅星科技对高频覆铜板的销售,采用平价平出的方式进行核算。也就是说,中英科技向辅星科技销售高频覆铜板的价格与终客户向辅星科技的采购价格一致。辅星科技从中并没有赚取任何利润,但辅星科技为何要帮这个忙呢?是否是投桃报李呢?
近年来,中英科技应收账款高企。2016年~2018年和2019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 5436.29万元、5524.19万元、5074.16万元和 7134.09万元。考虑到公司规模很小,这笔应收账款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中英科技还曾因为“批建不符”问题遭到环保部门的处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