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陈靖
沪深两市近日上演新股破发潮。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A股共上市121只新股,按照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其中有36只新股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上市首日破发率为29.75%。
而2021年上市的524只新股中,仅有22只首日破发。也就是说,今年前4个月,新股首日破发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36只破发新股中,从首发主承销商来看,中信证券(19.010, 0.28, 1.49%)和中金公司(36.580, 0.55, 1.53%)承销项目破发数量最多,分别为8家和6家。申港证券今年仅有1单上市项目,上市首日遭遇破发,破发率达到100%。
科创板成新股破发“重灾区”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A股年内共有121只新股上市。其中,创业板52只、科创板43只、上证主板12只,深证主板6只,北证8只。按照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121只股票中,36只首日破发,占比达到29.75%。
整体来讲,今年新股破发主要呈现出三方面特点:一是新股挂牌首日破发愈演愈烈;二是新股上市后破发幅度越来越大,导致投资者亏损严重;三是破发新股基本上集中于注册制下的科创板与创业板。
在36只首日破发新股中,唯捷创芯(49.480, 4.47, 9.93%)-U上市首日跌幅为36.04%,亏损幅度最大,其次为普源精电(44.220, 0.84, 1.94%)-U,跌幅34.66%,亏损幅度排在第三位的是翱捷科技(63.190, 0.91, 1.46%),上市首日跌幅33.75%。
在上市首日破发新股所属板块方面,科创板、创业板上市首日破发股票分别为25只、11只,破发数量占比分别为58.14%、21.15%。能够发现,科创板明显成了新股破发的“重灾区”,六成新股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
对于近期新股破发现象频发,市场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从外部因素看,受外围市场、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影响,A股二级市场跌幅较大。二是从报价机构来看,部分报价机构未适应新规,不重视投研工作,对二级市场波动、行业和公司基本面的调整缺乏甄别和预判能力。三是从发行人角度看,部分发行人及其股东对新股估值预期过高,尤其是当前的Pre-IPO市场存在一定的估值泡沫,层层传导,推高IPO定价。四是从板块特点看,科创板企业成长性高,今年上市的非盈利企业、创新行业企业占比较高,在市场波动环境下易受冲击。
中信建投(22.040, 0.38, 1.75%)首席策略陈果表示,目前市场处于中期“U型底”构筑期,短期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压力。反观新股发行市场也在巨幅调整之下,面临着大面积破发的景象,尤其是进入4月后以来,新股破发的比例正有走高之势。
中信、中金承销新股破发数量最多
截至4月底,从今年36只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的新股承销券商排名来看:中信证券有8家首日破发新股,项目破发率44.44%;中金公司有6家首日破发新股,项目破发率60.00%;破发数量排在第三位的是海通证券(8.900, 0.10, 1.14%),有4家首日破发新股,项目破发率28.57%。
此外,华泰联合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也分别有4只首日破发新股,项目破发率分别为50%、36.36%。
对于中小券商来说,由于保荐新股上市数量基数较小,其承销新股的首日破发率可以达到100%。截至4月底,申港证券今年仅有1单上市项目,上市首日便遭到破发,项目破发率100%。
新股破发引监管关注
新股破发现象已引起监管部门关注。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组织多家券商召开座谈会,研讨当前市场破发现象。
关于近期破发率上升等问题,参会的主承销商总体认为,科创板询价新规调整后,机制运行充分有效,买卖博弈深化,近期破发率较高等情况是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
与会券商进一步表示,破发率升高是市场对各方认知的“再教育”和“必修课”,当前新股发行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需要各方呵护,也应相信市场本身的自发调节功能,这是一个必经过程。应保持监管定力,现有询价定价机制无需大幅调整,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规则一时的改变会影响市场的定价策略,避险情绪驱动下,机构的趋同性会导致出现另一种结果,比如“抱团”。
上交所在会上强调,各主承销商应当按照协会规范要求审慎撰写投资价值报告,充分开展投资者路演沟通工作,提示市场风险,管理好发行人估值定价预期,合理规划募投项目,在充分考虑市场、行业及承销风险后,审慎确定发行价格。
据悉,下一步,上交所将考虑把大比例破发等指标纳入主承销商执业质量评价中。
此外,监管层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持续释放严监管信号。2021年8月,中证协向券商下发了《证券公司投行业务执业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把券商和项目的执业质量评价结果分为A类、B类、C类三个等级。
其中,机构排名前20%且不存在重大负面事项的,列为A类。但证券业协会也提出“一票否决机制”,即如果存在重大负面事项如被证监会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将直接确定为C类。另外项目未通过率排名前10%且大于15%的证券公司,评价结果将要降低一级直至C类。
上交所考虑的将大比例破发等指标纳入主承销商执业质量评价,意味着如果券商保荐的IPO项目出现大比例破发,可能影响其当年/季度投行执业质量评价,进而对证券公司执业质量评价结果排名产生影响。
招商证券(12.910, 0.08, 0.62%)研报分析认为,参考成熟的美港股资本市场,近10年新股破发是常态。在询价新规的背景下,限制高价发行的同时放宽询价范围,有利于提升首发定价市场化程度,一二级市场的价差或将逐渐收窄,也许新股破发在未来将成为常态,但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理性参与新股投资,结合基本面研判,提高精选标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