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店”宁波方正IPO:财务数据“打架”涉嫌造假 业绩连年下滑3年净利暴跌近6成
文/乔民
导读:有这样一家公司:2018年~2020年,其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下滑37.3%、17.64%和15.95%,业绩一年比一年差。短短三年,这家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便由8700多万下滑至3700多万。这样一家毫无前途的公司竟也要来IPO,且还被放行了。这家公司便是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方正),看来A股真的是“圈钱”的好地方。
关键之处,还不在于宁波方正的业绩持续下滑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公司的财务数据涉嫌“造假”的问题,其自身披露的财报数据,与多家大客户所披露的数据很不一致。
此外,宁波方正由方永杰夫妻控制约90%的股权,而这俩夫妻显然是将公司当做自己的“提款机”,频频占用公司的资金。说白了,就是将公司的钱,掏向自己口袋里面。这种事情这几年在A股的案例还少么?
财务数据“打架”涉嫌造假
宁波方正主营汽车模具生产与制造,其主要客户包括萨玛汽车、佛吉亚、亚普股份(603013)、一汽富维(600742)、京威股份(002662)、宁波华翔(002048)等知名公司。在新能源方面,公司的产品也间接进入了特斯拉、蔚来汽车等车企供应商体系。
据宁波方正披露,去年公司向宁波华翔销售了4200多万,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的6.54%。而截至2020年末,宁波方正对宁波华翔的预收账款金额为751.99万元。
按理说,宁波方正对宁波华翔的预收账款,应该与宁波华翔对宁波方正的预付款项一致,然而事实正好相反。
根据宁波华翔披露,截止2020年末,宁波华翔对宁波方正的预付款项金额为1320多万元,占预付款金额的6.18%。这两个数字相差巨大,一个说是751.99万元,一个说是1320多万元,相差接近570万元,以宁波方正披露的数据为准的话,相差达到75%。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个数字才是准确的呢?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除此之外,宁波方正还涉嫌隐瞒应收账款金额。招股书显示,一汽富维是宁波方正重要客户,据一汽富维公告,截止2019年末,一汽富维对宁波方正账龄超过1年的重要应付账款金额就高达1220多万元,这意味着,彼时一汽富维至少还欠着宁波方正上千万。
然而,在宁波方正招股书中,截止2019年末,公司前五大应收账款客户中,却未出现一汽富维的名字,其第五大应收账款客户为考泰斯,应收款才508万元,明显低于一汽富维所欠的上千万元。
实控人曾将公司当做“提款机”
除了财务数据“打架”,涉嫌财务造假外,实际上宁波方正的业绩也很烂。作为一家拟IPO公司,宁波方正的归母净利润已经连续三年下滑。2018年~2020年,宁波方正分别实现营收5.47亿元、6.2亿元和6.45亿元,同期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5460万元、4490万元和3780万元;分别下滑约37.3%、17.6%和16%。比较欣慰的一点是,这两年宁波方正业绩下滑的速度终于没有此前那么快了。
此外,根据海泰科披露,宁波方正汽车内外饰件注塑模具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33.79%、25.24%和 16.81%,自2019 年开始下降幅度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其大型精密模具产品毛利率大幅下降导致。
相比之下diss宁波方正的海泰科也在冲刺IPO,其业绩就要好看的多。根据海泰科的招股书披露,2019年和2020年,海泰科营收分别增长25.71%和33.23%;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136.53%和26.2%。
这种净利润连年下滑,毛利率持续下降的公司,来A股上市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是为了给这些公司“圈钱”纾困的么?
实际上,即使宁波方正“圈到钱”,可以很大程度上,也会流入实控人方永杰夫妻的腰包。招股书显示,方永杰与王亚萍为夫妻关系,方永杰与王亚萍合计控制宁波方正总股本的 89.47%,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然而,这夫妻俩仗着自己持股比例,简直就是将宁波方正当做自己的“提款机”,据披露,方永杰夫妻俩曾长期占用宁波方正的资金。其中,2006年~2016年,方永杰夫妇累计占用宁波方正5500余万元;2017年方永杰夫妇累计占用资金1800余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方永杰不仅拿宁波方正的钱,还吃里扒外。公开信息显示,方永杰曾参股一家模具制造公司——宁海图欧模塑有限公司(下称"宁海图欧"),这家公司的业务与宁波方正存在重叠之处,双方存在同业竞争的风险。
为了让宁波方正顺利“圈钱”上市,2019年,方永杰提出以15万元转让其持有的宁海图欧的30%股权,但另一股东陈坚不同意。为了尽快处置方永杰持有的宁海图欧的股权,方永杰甚至表示愿意无偿放弃宁海图欧股权。2019年11月,方永杰在宁波日报刊登了《股权转让告知书》表示,自愿将宁海图欧30%的股权赠予陈坚。
15万元转让不成,方永杰大笔一挥,就将宁海图欧30%以0元价格转让。可见为了宁波方正顺利上市,方永杰花了多少血本,亦可见只要宁波方正能够顺利上市,方永杰将获取多大的利益。只是苦了A股,又要新增一家业绩持续吃瘪的“垃圾”上市公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