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视科技:拨开高额营收背后的障眼法
来源: 专致财经 作者:洛生 发布时间:2020-03-18 23:34:23
盛视科技成立于1997年1月,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化技术、系统集成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为用户提供更贴近实际需求和符合未来发展的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化控制、数字化口岸、信息化指挥中心、智能化楼宇、数字监控报警、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化系统。公司的下游客户主要包括边检、海关(含检验检疫)、及国内旅客流量超千万的机场。
近年来,我国无论在信息开放还是贸易开放等方面都频频发力,盛视科技作为边检、海关等上游供应商,其经营业绩也出现了相应的增长。从2016年到2018年的报告期,相比三年之前公司的营收分别为2.41亿元、3.34亿元和5.07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45.04%;净利润分别为4689.51万元、7141.71万元和1.42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73.87%。
但是经营业绩的成长性看似保持良好,但投资者作为交易中的买方,如果过分迷信经营业绩这一个指标,而忽视了这个指标背后的隐藏陷阱,就会失去清醒理智的判断。其实,如果作为但也是这样一家看上去“高科技”气息十足的企业,在高增长的背后,却在投资者披露这方面做得有失公允。
现金流量与利润总额不成比例,业绩表现应持保留态度
财务会计信息是了解一个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最具说服力的部分,但大部分投资者受知识结构和水平的限制,可能无法进行深入研究。从从盛视科技的IPO招股书中可以看出盛视科技的营业利润(图1)基本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16年-2018年Q2的营业利润分别是5239.73万元、8214.26万元、16311.81万元,但是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其营业利润却降到了11294.66万元,相较于2018年度降低了将近31个百分比。
通常来说,在营业利润较高的情况下,其现金流量应该是健康并且呈现正向的,但是从盛视科技的IPO招股书申报稿中第十章的现金流量表中看到,其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呈现了惊人的负增长!
如果说2016-2018年度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些微现金流量尚且可以弥补其因为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带来的负增长,但是在2019年度的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长额直接减少了6.8个亿!
一边是看似走高的营业利润,另外一边却是入不敷出而且走向极为不健康的现金流量,盛视科技的业绩似乎存在着较大的猫腻和水分。但是通篇招股书中,盛视科技却并没有对此做出合理且有效的解释,值得投资者提高警惕!
关联交易存猫腻,连带责任风险高
从经济学的理解上说,关联交易就是企业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关联交易是公司运作中经常出现的而又易于发生不公平结果的交易。由于关联交易方可以运用行政力量撮合交易的进行,从而有可能使交易的价格、方式等在非竞争的条件下出现不公正情况,形成对股东或部分股东权益的侵犯,也易导致债权人利益受到损害。
仔细研究盛视科技的关联交易,发现其有高达10条偶发性关联交易,这10条关联交易都是由建设银行、宁波银行等商业银行为公司提供高额担保。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4条担保仍未履行完毕,也就是说盛视科技的实际控制人翟磊及其配偶仍旧对这2.6个亿的担保承担着无限连带责任。这一关联交易无形中增加了投资者的资金风险,再加上上文所述的盛视科技的现金流并不健康和理想,倘若出现资金断裂情况,则投资者的血汗钱将有可能血本无归。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ST新光实控人的就因为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关联交易事项、上市公司违规担保事项、共同借款事项,不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情节严重,由安徽监管局决定对其实控人虞云新、周晓光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如此教训,如若投资者不擦亮双眼,则有可能再步其后尘。
股本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存盲区
股权结构是一个公司的灵魂和基础,股权结构设置不好,就谈不上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并且,不良的股权结构容易导致公司及股东发生重大法律纠纷,从而导致投资者的权益受损。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就曾表示:如果一开始模式不对,或者股权结构不合理,这个公司一定做不成。在徐小平看来,企业的基础,一个是团队,一个是股权结构。股权结构,这个东西必须基础是对的,基础如果没有打好,那么企业的发展过程绝对会出现冲突。
而盛视科技的股权结构盲点就在于:持股比例不均衡。创始人占有超过85%的股权,其他三个人每人只占有7.7%和6.64%的股权或期权。这种项目就要警惕,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股权结构安排,其余两个机构股东对公司并不重要吗?还是实控人不愿意把股权分享给合伙人?如果是后者,另外几位合伙人未来可能会因为得不到合理回报而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