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曾遭到创投机构的“抛弃”,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业股份),在年过七旬的“老厂长”冯烈的带领下,还是踉踉跄跄地走到了IPO的关口,10月31日,公司侥幸通过证监会审核。
建业股份脱胎于地方国营企业,最早可追溯至1958年。1999年,建业股份的前身建德有机化工厂,时任厂长冯烈出资350万元接盘,浙江建德国资代表国家出资150万元,以原企业部分存量净资产作价入股。
在这次改制中,获益最大的无疑是“老厂长”冯烈,在冯烈主导下的企业改制,建业股份的前身建德有机化工厂的净资产“蒸发”超过9成,冯烈等人以区区数百万元,便获得了这家公司70%的股权,成为公司的“新主人”。
近年来,建业股份业绩呈现暴涨暴跌的态势。一方面,2015年~2018年,公司净利润则从 2943.30万元暴增至1.98亿元,增长了5.71倍,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公司营收下降逾两成,净利润暴跌47%。
身处化工领域的建业股份近年来频频登上环保“黑榜”,公司也曾存在多起环保处罚。值得一提的是,建业股份招股书中披露的销售数据,与其客户披露的向其采购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且相差的幅度在15%左右,这背后到底是何原因呢?
曾遭创投机构抛弃 上半年净利接近腰斩
建业股份欲上市,早已筹备多年,且过程较为曲折。早在2010年,筹划上市的建业股份引进了3名机构投资者,风投机构的投资自然是冲着建业股份上市去的,然而3年后,建业股份上市对赌失败,这个时候摆在风投机构面前有两个选择:要么转身离去,要么继续坚守。
如果离去只能赚取6%的利息,而坚守则有可能获取公司上市的暴利。然而“精明”风投全部选择离开,“拿钱走人”的背后,则是风投机构对建业股份IPO前景的不看好。
然而事实却是,2015年后建业股份业绩“突飞猛进”,2015年~2018年,公司实现的营收分别为16.15亿元、15.50亿元、18.20亿元、18.32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943.30万元、5534.58万元、1.67亿元和1.98亿元。
然而在经历今年的高速成长期后,今年上半年,建业股份业绩突然暴跌。今年1~6月,公司营收下滑了24%,同期归母净利润暴跌47.14%。
实际上,在此前建业股份连年增长的净利润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非经常损益。其中2017年,公司非经常损益更是达到7300多万,而2018年,也有3400多万。而大量的非经常损益也助长了了公司业绩的暴涨暴跌。
购销数据差异较大
冯烈是建业股份实控人也是公司的灵魂人物,这位年满71岁的“老厂长”,究竟是如何从一位地方国企厂长化身为一家拟上市公司“老板”的呢?
招股书披露,冯烈出生于1948年,1970年他进入浙江更楼化工厂工作,至1990年,做到了技术副厂长。1990年6月,冯烈转任建德有机化工厂厂长,直至1999年1月,这一任就是10年。
1999年,建业股份前身是建德有机化工厂,由一家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改制,彼时已身居工厂要职的冯烈参与主导了企业改制的过程。改制前,建德有机化工厂的净资产评估值高达2244.9万元。
然而在冯烈等人的操刀下,建德有机化工厂净资产90%以上遭核销,工厂净资产仅剩余214.4万元,其中国家股仅为64.32万元,最终冯烈等人以不到200万元现金获取了改制后新企业70%的股权。由此一家全民所有制的企业,成为“老厂长”冯烈旗下的公司。
目前,建业股份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均是冯烈。冯烈直接持有建业股份67.26%股份,此外,他通过建业投资、建屹投资间接控制公司3.03%股份,合计控制公司70.29%股份。
对于那次20年前的改制,目前似乎正在变得无关紧要。在环保高压下,身处高污染行业下,建业股份需要着手处理越来越多的问题。近年来,建业股份及其子公司屡屡被列为重点检查名单,公司及其子公司多次因环保问题遭举报,并被处罚。
2014年5月,公司因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被建德市环境保护局处以罚款5万元,并立即整改。建业股份子公司建业热电曾因为烟气排放浓度小时均值超过限值而遭到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建业股份的财务数据还存疑。招股书披露,2018年建业股份向肯特催化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肯特催化)销售了2515.73万元;但肯特催化2018年年报却显示,2018年公司向建业股份采购了2893.23万元,这二者存在377.5万元的差距。如果以建业股份披露的数据为准,差异率在15%左右。如此大的差异,这背后的原因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