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2年,由吃货们捧出的明星餐饮企业开始密集IPO——2月22日,遍布大街小巷的“杨国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冲刺“麻辣烫第一股”;在此之前,和府捞面、七欣天等也扎堆公布了上市计划。与连锁餐饮“扎堆”冲刺IPO相呼应的,是一级市场餐饮投资在去年一度达到顶峰,明星项目估值更是高达百亿元。有投资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感慨,2021年可能是他从业以来线下餐饮拿到最多投资的一年。
不过,这样的热闹似乎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去年下半年新消费遇冷,投资人对餐饮的态度也出现了微妙的转变。星陀资本创始合伙人刘泽辉即向记者表示,去年底开始明显感受到项目估值回落,市场其实没那么乐观,大家都在等着看这一批新项目上市后的表现。此外,更有受访人士指出,“用投消费的逻辑投餐饮容易‘踩雷’。”
从此前的“脏活累活”,到备受追捧的香饽饽,餐饮行业发生了哪些新变化?用投消费的逻辑投餐饮可行吗?估值明显回落后,投资人对已投项目信心如何?为此,记者走访了多位一线投资人和创业者,一探泡沫破灭边缘的餐饮赛道。
“品类”第一股争夺战打响,2022或现集中上市潮
虽然新消费投资行情由2021下半年开始降温,但连锁餐饮企业动作依旧频繁。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过去数月里,已有近10家头部连锁餐饮企业相继递交了招股书。“麻辣烫第一股”、“中式快餐第一股”、“拉面第一股”的争夺战拉开帷幕,预计2022年赛道将上演一出浩浩荡荡的餐饮IPO潮。
2月22日晚间,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杨国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中信建投(23.140, -1.02, -4.22%)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其招股书显示,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九个月,公司收入分别为11.82亿元、11.14亿元和11.63亿元,同期利润分别达到1.81亿元、1.69亿元和2.02亿元。此外,文件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杨国福”品牌旗下共有5783家餐厅。若此番上市成功,杨国福将成为“麻辣烫赛道第一股”。
1月29日,绝味食品(45.780, -1.47, -3.11%)发布公告称,其于近日收到全资子公司深圳聚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通知,后者参股的江苏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府捞面)拟实施境外上市计划,并与和府捞面相关股东方于2022年1月27日签署了《江苏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之重组框架协议》。事实上,在2021年就屡有和府捞面将上市的消息传出,绝味食品一则公告意味着这家一级市场的吸金巨兽正式开启了IPO冲刺。
1月12日,七欣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欣天)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港股主板挂牌上市。招股书显示,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前九个月,七欣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85亿、14.26亿和14.80亿元人民币,相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0.81亿、1.72亿和2.59亿元人民币。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0年的收入和餐厅数量计算,七欣天是中国最大的海鲜火锅连锁餐厅,占中国海鲜餐厅市场总市场份额的1.2%。
除此之外,“老乡鸡”“乡村基”“老娘舅”也分别开启了“中式快餐第一股”的冲刺;初代网红餐厅“绿茶”、粤式火锅“捞王”则于2021年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其主板挂牌上市。
每经记者注意到,这一轮拟上市的餐饮企业多将港股市场选为其IPO首发目的地。此前,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所长贺燕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餐饮类企业经营环境变化较快,选择上市程序相对简单的港股上市,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餐饮企业避免由于审批流程漫长、审批要求严格而造成的风险。
资本偏爱,赛道高速公路已铺好
与今年餐饮品牌的“扎堆”冲刺IPO相呼应的,是去年一级市场投融资的异常火热。2021年,泛餐饮行业可谓新消费投资的C位赛道之一,吸金能力惊人、上亿级融资频频出现。此前,华映资本主管合伙人王维玮曾向记者感慨,2021年可能是他从业以来,线下餐饮拿到最多投资的一年。从曾经的“脏活累活”,到资本追捧的香饽饽,投资人对餐饮企业的看法为何有如此大的转变?
“投资人都喜欢在大赛道里找标的,餐饮行业市场空间和增量都很大,民以食为天,消费支出的第一大板块就是食。”上海一位长期关注消费投资的投资人向记者表示。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7178元、增长12.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8%。“从长远来看,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提高,其未来三五年甚至十年以后的增长都是可预期的。”前述投资人说道。
在这一巨大的市场中,企业较低的资本化程度同样令投资人尤为“心动”。弘章资本创始合伙人翁怡诺即告诉记者,“此前餐饮行业上市公司很少,这么大的外溢市场,企业证券化比例非常低,且之前上市的几家企业市盈率可观,大家自然也愿意投。”
与此同时,近年来技术的突破也为餐饮的发展按下快进键,冷链物流、膳食技术的进步使得餐饮工业化的基础设施条件更加成熟,中央工厂、预制菜、半成品等不断涌现。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告诉记者,过去餐饮企业几十年最多开几十家店,但现在供应链底层成熟后,一年时间直营连同加盟可以开出上千家店,优质的餐饮企业很快就能脱颖而出。
此前,餐饮企业混乱的财务状况一度令投资人非常头疼——很多餐饮企业依赖于人工记账和现金盘点,财务清晰度较差。近年来,移动支付崛起、餐饮SaaS系统普及,餐饮企业收入、经营各项数据更加透明。“接入SaaS系统后,每个餐厅的每个时间段,每一样菜品点击率多高、实时销售了多少,成本毛利是多少都一目了然,企业各方面数据也更规范、更合规。”三品王创始人杜晗告诉记者。
“我们还观察到的一个明显变化是,越来越多的优秀创业者跨界进入餐饮行业。他们学习力能力更强,对消费者喜好更敏感,为行业带来了很多新变化。”穆棉资本创始合伙人应金凤这样表示。
每经记者注意到,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入局餐饮之前曾在江苏做3C类产品,彼时其公司已经是区域市场的龙头企业。他本人也对公司数字化能力和企业流程管理尤为重视,和府捞面从创立之初即部署了可支撑1000家门店的供应链和中央工厂体系。而“遇见小面”的创始人宋奇是香港科技大学硕士,核心团队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发展初期其非常注重打造品牌势能、搭建基础模型,后期摸索出了“多元化+全渠道+全时段”的餐厅运营模式。
北京一TMT美元基金投资人则将本轮餐饮赛道崛起的原因归结为:降本增效的显著、“百店、千店”标准化、统一化的实现,以及“新血液”带来的创新。
不过,各种利好因素之余,资本赶趟上车也有“赌”的成分。前述消费基金投资人即向记者坦承了投资人热衷的另一个原因,“大家对餐饮领域有很强的信心吗?其实也未必,随着流量红利的消退,当下确实没什么大赛道可投了,很多投餐饮只是想做个布局而已,培养下投资团队的感觉,毕竟时间窗口有限,能在窗口期内出手投资几个新项目,也会让整个投资组合更健康。毕竟市场这么大,如果项目估值相比于退出时的天花板还比较远,即使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一些估值,对投资人来讲也相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