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卢晓 见习记者 闫晓寒 北京报道
随着近日商汤科技通过港股上市聆讯,对于“AI四小龙”来说,IPO这个集体功课有了新变化:商汤科技“花落”港股,旷视科技与云从科技则在科创板正面相争“视觉AI第一股”。
11月25日,《华夏时报》记者在科创板公告中看到,云从科技和旷视科技分别在今年7月和9月过会,目前均处于提交注册状态。作为“AI四小龙”之一,依图科技则在今年3月中止了科创板的上市进程。对于登陆科创板的最新进展,云从、旷视方面在11月25日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暂无消息透露。
一个是“AI四小龙”中资历最老的旷视科技,一个是最年轻的云从科技,同站在科创板上市大门外,谁会成为视觉AI第一股?它们手里的钱能否让自己熬到上市的一刻?
谁“烧钱”更狠
201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的印奇,拉着两位老同学创办了旷视科技。四年后的2015年,“AI四小龙”中最晚成立的云从科技才终于从周曦组建的中科院最大的人脸识别研究团队中孵化出来。
作为四小龙中资历最老的旷视,其营收比云从更高,但“烧钱”也更狠。
从营收规模来看,2021年上半年,旷视6.69亿元的营收是云从4.55亿元收入的近1.5倍。但这与过去三年间两者营收差距相比略有下降,过去三年旷视的营收保持在云从的1.7倍左右。
不过二者之间亏损差距的倍数,却比营收大得多。
从过去三年半累计净亏损金额来看,旷视146亿元的亏损金额,是云从29亿元的五倍。而从单年来看,2018年旷视的净亏损金额是云从的15倍,2019年两家企业都达到了各自报告期内的亏损顶峰,当年旷视66亿的净亏损金额是云从这一数字的3.9倍。2021年上半年,双方亏损差距拉大到5.8倍。
对于亏损原因,两家企业在招股书中均提到公司正处于发展期,需要较大规模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投入。
过去三年多,旷视在研发上更舍得花钱。2018年到2020年,旷视的研发投入分别为5.98亿、9.33亿、8.96亿,占营收比重均维持在七成以上。2021年上半年,旷视的研发投入为5.77亿,占营收比例超过88%。
反观云从的研发投入规模不及旷视,但也逐年上升。2018年云从的研发支出为1.48亿,营收占比为30.6%,2020年,它5.78亿的研发投入,营收占比已经达到76.6%。
另一方面,虽然营收规模比不过旷视,但过去三年,云从的销售费用率始终高于旷视同期。2018年,云从的26.63%的销售费用率比旷视的24.6%高两个百分点;2019年,云从28.29%的销售费用率仅比旷视高0.5个百分点;2020年,云从36.28%的销售费用率则比旷视的30.54%高出六个百分点。
这或许与两家企业的创立时间及体量有关。2015年,周曦将云从科技自中科院研究团队中孵化出来时,行业内已有商汤、旷视等体量更大、在业内已颇有些知名度的AI公司。IDC数据显示,2020年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份额中,商汤位居第一,旷视、云从分别位居第二和第四。
云从相关人士也在11月25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云从的销售费用率较高是因公司目前处于快速扩张期所致,销售费用与公司的业务发展相匹配。面对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公司也在不断提升公司自身的竞争能力,继续扩宽业务范围,维护客群稳定。未来随着公司销售体系的不断完善,相关销售费用将会不断下降。”
何时盈利
“AI四小龙”均以计算机视觉识别起家,作为新兴的人工智能企业,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四家企业不仅要面临彼此在核心算法技术能力、人工智能应用和行业解决方案的竞争,还要与海康威视(48.730, -0.92, -1.85%)等在硬件研发和供应链方面有着更深积累的视觉设别厂商展开较量。
这使得包括云从、旷视在内的AI企业逐渐向不同的路线发展,如今各有侧重。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旷视面向城市、消费、供应链三大物联网场景,向客户提供AIoT 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其中,城市物联网为旷视的营收主力,营收占比逐年上升,2021年度该业务营收比重超过七成。
但随着营收规模的增加,旷视科技的毛利率连续多年大幅下滑,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旷视的毛利率由62.23%降至34.45%。对于毛利率的波动,旷视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切以招股书为准。
记者在招股书中看到,由于三大场景的解决方案各类解决方案涉及不同的成本架构,故各种解决方案均有不同的毛利率,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组合变化都会对毛利率产生影响。有业内人士认为,旷视“软硬一体”的模式,在前期拉低了企业的毛利率,但这更能适应中国产业数智化转型背景下不同行业高度复杂的场景需求。
云从则主要是向政企提供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其中毛利率较低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原本是云从的营收主力。2018年这一业务的营收占比超过九成,但在2020年这项业务占比已经下降到68%。 毛利率在2020年达到75.9%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是云从科技近几年聚焦的重点,其营收占比从2018年的6.41%提升至2020年的31.50%。
而对于外界最为关心的老问题:何时盈利,云从看起来更为乐观,在招股书中,云从给出了盈利时间表:“预计2025年实现扭亏为盈”。而旷视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未编制盈利预测报告。
一边是盈利遥遥无期,一边是持续不断需要投入的巨额研发费用。AI四小龙进行多轮融资后,纷纷踏上上市之路。历经多次曲折,云从和旷视已经站在科创板上市的大门外,除了何时盈利,外界最感兴趣的莫过于AI四小龙谁能摘得“AI视觉第一股”桂冠。
不过,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近两年对企业来说,是不是第一股已经没那么重要,“因为创业是一场长跑,不在于谁先出发,而在于企业能不能走得更远、更稳、更久。”
他认为,在AI领域,比拼的核心是技术、研发和专利。“AI企业的模式本身能够需要盈利,但目前AI企业更看重的是技术发展及推动AI落地,并为行业带来智能化的升级。”
对于技术驱动的公司来说,企业需要不断投入,用亏损换取新技术的进展。不过,从招股书来看,截至2021年上半年,云从手里3亿多、旷视手里9亿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或许已经不够他们再“烧”一年。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