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拟投保董责险的A股上市公司数目创历史新高。
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止到7月16日,已有274家上市公司披露拟为公司高管投保董责险的公告,数量已超去年全年的248家。
董责险全称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险,其作用是用来保障公司董事、监事与高级管理人员在履行其管理职责时,而面临的潜在个人责任、公司补偿责任和公司证券赔偿责任。
该险种的赔偿责任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及公司为个人责任进行的补偿,另一部分是公司自身的责任。承保范围包括庭外和解、判决或和解损失、律师费以及对于公司事务正式调查的抗辩费用。
但董责险并非万能,当被保险人基于故意、恶意实施违法甚至犯罪行为时,保险公司将不承担由此引发的赔偿责任。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孙宏涛教授表示:“目前,中国的《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对公司高管的责任规定越来越具体,责任程度越来越严格,董责险对于他们责任的风险分散非常重要。”
在康美药业管理层被判亿元赔偿和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之后,董责险的关注度快速上升。
有媒体报道,2002-2019年,投保董责险的A股上市公司总共不到400家。而今年,尤其是第二季度投保公司的数目增长迅速,达181家,较一季度新增94家。预算保费金额7303万元,环比一季度激增97%。
同时,有关“董责险”的投保额也大幅提高,从过去不到5千万元的保障额度,提升至5千万至一亿元,也有公司如唯捷创芯(688153.SH)的董责险投保额高达2亿元,保费145万元。
董责险的保费并非划一保费,而是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被保公司自身的市值、所处行业、股价表现、公司治理情况、财务状况及信息披露质量等。
纵向来看,董责险的费率呈逐年小幅上涨趋势, 据统计,2018年费率在4‰足有,而2020年上涨至6‰-7‰,2021年上涨至7‰-9‰。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市场需求增加和注册制推行,风险敞口持续上升,会逐步推高董责险保费。海外如美国,由于诉讼环境不同,理赔率较高,相应的费率也较贵。
孙宏涛指出,投保董责险除了保护董监高之外,对于公司治理也有积极意义。他表示,“董责险的存在促进了高管的开拓和创新精神。在做经营决策时,不必畏首畏尾,害怕承担责任。另外,投保董责险也可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确保管理人才梯队的建立。”
董责险对于保护独立董事尤为重要。在康美药业案中,5名酬金各十万的独立董事在一审判决中要共同承担3.69亿元赔偿,少则要承担1.23亿元,多则要承担2.46亿元。这使得市场上一度出现“独董离职潮”。
香港科技大学会计系副教授黄昊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财务造假很多时候连专业审计和基金公司实际调研都无法识别,让有其他全职工作的独立董事对公司财务状况负责,要求过高。在财务造假之外,也存在非法操作股票问题,但独董能获取的信息都来源于公司提供,这样的蛛丝马迹很难被独董发现。
他认为,引入保险公司也进一步对公司合法合规经营形成监督。“董责险的购买相当于引入第三方独立监督人。在保险合同签订之前,保险公司会对投保公司进行审查。在合同签订之后,监督过程也没有结束。因为如果有第三人对高管提起诉讼。保险公司会对诉讼的不当行为进行调查,如果发现高管是故意违法,会拒绝理赔。因此对被保公司也有督促作用。”孙宏涛表示。
尽管投保董责险的公司越来越多,但目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的比例尚不足15%,而在美国,这一数字为97%。随着未来公司治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董责险的普及度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