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行及合规情况通报》。通报显示,去年四季度,13家评级机构共承揽债券产品3325只,同比增加40.41%。由于债券违约率与评级级别倒挂,东方金诚、大公国际等评级机构被点名。
数据显示,2020年,评级机构共承揽债券产品14119只,同比增加47.67%,四季度和全年评级业务量同比均明显增长。从全年承揽债券产品只数来看,中诚信国际的业务量占比在30%以上,上海新世纪、联合资信和东方金诚业务量占比在10%至20%之间,大公国际、中证鹏元和联合评级业务量占比在5%至10%之间,其余各家评级机构业务量占比均不足1%。
从具备评级的发行人来看,2020年度新增23家违约发行人。其中,中诚信国际所评违约企业最多,有7家;联合评级和大公国际分别有5家和4家,东方金诚、联合资信和中证鹏元各有3家,上海新世纪有1家。
从各信用级别企业的1年期违约率来看,多数评级机构所给级别与债券违约率呈反向关系,但东方金诚所评AA级与AA+和AAA级、大公国际所评AA级与AA+级、中诚信国际所评AA级与AAA级违约率发生倒挂。
从机构间对比来看,各评级机构所评同一级别的违约率分化较大,其中大公国际、东方金诚所评AA+级违约率分别为1.31%和1.03%,东方金诚所评AAA级违约率为1.96%,显著高于其他机构。
截至2020年底,存续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公开发行主体共计3894家,同比增加215家。从主体级别分布看,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和企业债发行人AA+级及以上发行人占比分别为69.36%、63.41%和32.62%,同比分别上升3.04个百分点、3.25个百分点和3.20个百分点,级别仍呈现趋高态势。
通报称,从四季度的日常自律管理和现场调查来看,评级机构在合规监督审查、评级质量控制、内控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未按照自律规则开展调查访谈、信息披露等相关工作,合规监督审查不到位。
二是评级质量管控不严,检验及反馈机制薄弱,评级业务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有待加强。
下一步,交易商协会和证券业协会将持续加强评级行业自律管理,优化对评级机构的市场化评价体系,推动评级自律规范的完善和市场约束机制的发挥,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惩戒,促进评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