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2月连发三文件 疫情下PPP逆市回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3-04 10:02:58
从大刀阔斧疯狂扩张,到政策收紧陡然遇冷,PPP已经经历了一个轮回。
尤其在2019年3月《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又称:财金10号文)下发后,PPP就进入了漫长的过冬期。直到今年年初,市场都没有预料到,转机竟然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到来。
2月28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领域PPP项目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推动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领域PPP项目规范运作。稍早,2月13日财政部PPP中心印发《关于加快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入库和储备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提出了两个要求:加快推进、持续推进,提高PPP项目入库效率。2月17日财政部PPP中心发布新PPP综合信息平台上线,进一步完善PPP的管理工作。一个月内,财政部关于PPP连发3次文件。在这个特殊时期尤为引人关注。
更引发市场关注的是,近期PPP获得批复开工的项目明显变多,基建板块一片大涨。这让市场对PPP的变暖更有信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市场人士发现,PPP回暖是事实,但在疫情对宏观经济带来冲击的背景下,对待这一回暖也要警惕过分乐观。
PPP仍未释放根本利好信号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最近关于PPP的文件,比较重要的就是关于印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领域PPP项目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但这个文本并非为了疫情而专门提出,而是已经酝酿三年,本来就准备在这个时间发出来。但从目前市面上的政策看,尚未出现为疫情专门发布的明显利好的新的规范性文件。
他进一步解释,目前会有一些鼓励性的措施,比如加快审批。但是对于限制PPP释放的各项硬性规范条件并没有放松,最关键的财政可承受力限制比例5%和10%的两条红线没有提升,尤其是财政支出责任占比超过5%的地区不得新上政府付费项目的条件并没有放松。这意味着整体层面上的空间没有扩大。但是从局部来看,项目的推进按月度计算未来的数量应该会增加。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PPP整体就一定会迎来快速大规模的增长。近日有数据显示,已公布的7个省份重点投资项目计划中,2020年推出的总投资计划比起2019年反倒降了4.9%。由此推测,从全年总量上看,PPP可能还是收缩的,只是受疫情影响,收缩比例减少。又因为第一季度很多项目停滞,所以下面三个季度会加快释放。”薛涛称。也有市场人士对PPP表现出了更强烈的信心。
北京天成山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根据这次新冠疫情的特点,普遍判断这次疫情对整体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在一季度是很大的。而对冲疫情的很重要的一个抓手,就是基建和公共服务的项目建设。而目前可以应用的模式大体上就是两种,一是通过这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二则是通过这个PPP模式。但因为政府专项债券占用额度,所以PPP模式预计会受到政府更多的青睐,疫情后PPP的回暖是可以肯定的。
在大基建拉动经济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期待一定规模的项目释放,但对于PPP的长期前景,薛涛则指出,不应过分乐观。去年地方政府已经有很大的财政压力,受疫情影响,预期未来政府支付能力不会特别乐观,再加上目前中央对控制地方政府负债的导向没有变化,这些都是限制PPP长期发展的内在原因。
产业新城PPP模式有望回暖?
事实上,自2019年财金10号文下发后,某令一个二线地产公司跃居一线并获资本市场青睐的产业新城PPP模式就受到了根本限制。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获悉,自去年年底以来,这一模式正在悄然复苏,而在疫情过后,这一模式有望继续回暖。
郭巍指出,这次产业新城模式的重新“崛起”并非之前的那家地产公司重操旧业,而是目前很多央国企地产公司意识到这个模式的好处,开始尝试运作。并且因为央国企的背景,地方政府也愿意与他们合作。
但毋庸置疑,产业新城模式之所以被限制在与2019年财金10号文中对土地出让金做支付进行了明文禁止,而这也是曾经产业地产PPP模式的核心。在政策上未放松的情况下,新的产业新城PPP模式如何继续?
一位PPP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政策的限制无法突破,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和地方政府尝试使用金融手段变通,比如走通道或者通过其他科目掩盖等。在PPP业内,很多时候合规并非完全符合文件就叫合规,而是符合两个条件,一个是能够通过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一个是通过物有所值评价。而现有的监管文件,行业也在争议,前两年管得太死,很多好的项目还是有存在的价值。这是市场自发的选择。
“产业新城PPP模式本质上是用土地溢价做支付,收取产业发展服务费的模式,而产业发展服务费靠的更多的是产业转移。但该种模式能不能大规模的复制和发展,最终还要看政策的走向。最早走这种模式的地产龙头公司也在积极寻求模式的升级和改造,我们也还在观望。但是回暖的迹象已经开始出现。”他进一步指出。
尤其在2019年3月《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又称:财金10号文)下发后,PPP就进入了漫长的过冬期。直到今年年初,市场都没有预料到,转机竟然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到来。
2月28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领域PPP项目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推动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领域PPP项目规范运作。稍早,2月13日财政部PPP中心印发《关于加快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入库和储备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提出了两个要求:加快推进、持续推进,提高PPP项目入库效率。2月17日财政部PPP中心发布新PPP综合信息平台上线,进一步完善PPP的管理工作。一个月内,财政部关于PPP连发3次文件。在这个特殊时期尤为引人关注。
更引发市场关注的是,近期PPP获得批复开工的项目明显变多,基建板块一片大涨。这让市场对PPP的变暖更有信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市场人士发现,PPP回暖是事实,但在疫情对宏观经济带来冲击的背景下,对待这一回暖也要警惕过分乐观。
PPP仍未释放根本利好信号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最近关于PPP的文件,比较重要的就是关于印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领域PPP项目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但这个文本并非为了疫情而专门提出,而是已经酝酿三年,本来就准备在这个时间发出来。但从目前市面上的政策看,尚未出现为疫情专门发布的明显利好的新的规范性文件。
他进一步解释,目前会有一些鼓励性的措施,比如加快审批。但是对于限制PPP释放的各项硬性规范条件并没有放松,最关键的财政可承受力限制比例5%和10%的两条红线没有提升,尤其是财政支出责任占比超过5%的地区不得新上政府付费项目的条件并没有放松。这意味着整体层面上的空间没有扩大。但是从局部来看,项目的推进按月度计算未来的数量应该会增加。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PPP整体就一定会迎来快速大规模的增长。近日有数据显示,已公布的7个省份重点投资项目计划中,2020年推出的总投资计划比起2019年反倒降了4.9%。由此推测,从全年总量上看,PPP可能还是收缩的,只是受疫情影响,收缩比例减少。又因为第一季度很多项目停滞,所以下面三个季度会加快释放。”薛涛称。也有市场人士对PPP表现出了更强烈的信心。
北京天成山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根据这次新冠疫情的特点,普遍判断这次疫情对整体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在一季度是很大的。而对冲疫情的很重要的一个抓手,就是基建和公共服务的项目建设。而目前可以应用的模式大体上就是两种,一是通过这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二则是通过这个PPP模式。但因为政府专项债券占用额度,所以PPP模式预计会受到政府更多的青睐,疫情后PPP的回暖是可以肯定的。
在大基建拉动经济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期待一定规模的项目释放,但对于PPP的长期前景,薛涛则指出,不应过分乐观。去年地方政府已经有很大的财政压力,受疫情影响,预期未来政府支付能力不会特别乐观,再加上目前中央对控制地方政府负债的导向没有变化,这些都是限制PPP长期发展的内在原因。
产业新城PPP模式有望回暖?
事实上,自2019年财金10号文下发后,某令一个二线地产公司跃居一线并获资本市场青睐的产业新城PPP模式就受到了根本限制。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获悉,自去年年底以来,这一模式正在悄然复苏,而在疫情过后,这一模式有望继续回暖。
郭巍指出,这次产业新城模式的重新“崛起”并非之前的那家地产公司重操旧业,而是目前很多央国企地产公司意识到这个模式的好处,开始尝试运作。并且因为央国企的背景,地方政府也愿意与他们合作。
但毋庸置疑,产业新城模式之所以被限制在与2019年财金10号文中对土地出让金做支付进行了明文禁止,而这也是曾经产业地产PPP模式的核心。在政策上未放松的情况下,新的产业新城PPP模式如何继续?
一位PPP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政策的限制无法突破,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和地方政府尝试使用金融手段变通,比如走通道或者通过其他科目掩盖等。在PPP业内,很多时候合规并非完全符合文件就叫合规,而是符合两个条件,一个是能够通过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一个是通过物有所值评价。而现有的监管文件,行业也在争议,前两年管得太死,很多好的项目还是有存在的价值。这是市场自发的选择。
“产业新城PPP模式本质上是用土地溢价做支付,收取产业发展服务费的模式,而产业发展服务费靠的更多的是产业转移。但该种模式能不能大规模的复制和发展,最终还要看政策的走向。最早走这种模式的地产龙头公司也在积极寻求模式的升级和改造,我们也还在观望。但是回暖的迹象已经开始出现。”他进一步指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