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0年首季峰会上,财政部、一行两会等监管部门领导对建设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养老金投资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体系改革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表示,国际经验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四方面启示,下一步,要探索适应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动态管理框架,探索完善养老金投资管理制度,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养老保险。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要促进养老金投资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建议制定适合养老投资的金融监管办法,减少资本市场风险因素;大力发展专业化机构投资者;提高养老金投资的多样化程度,增加配置权益性资产和另类资产。
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提出,分两步谋划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并对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体系改革提出四方面建议,包括尽快完善税延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研究制定将个人储蓄转化为个人储蓄养老金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第三支柱养老金积累的投资收益免税的相关政策等。
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探索适应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动态管理框架
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表示,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需要未雨绸缪,借鉴国际发展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提升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保障供给能力,完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邹加怡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建设多支柱养老金保障体系势在必行。在人口周期上,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在体系构成上,三个支柱发展不均衡,截至2019年年末,第一支柱的占比达到70%。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这种结构较易出现第一支柱独木难支的局面。在覆盖率和保障率看,区域之间以及农村和城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从投资回报看,养老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邹加怡还指出,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中央财政对三支柱始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一是对第一支柱补齐缺口和全面覆盖。二是对第二支柱增加投入和促进发展。三是对第三支柱先行试点和稳步推广。
邹加怡强调,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有四个方面:
一是要把握好加快发展与均衡发展的关系。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客观上存在差异,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进展也不尽相同。下一步可以遵循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思路,按照先各省统筹,再全国统筹的步骤,加大中央调剂和转移力度,守住及时足额支付基本养老金的底线,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同时,鼓励发达地区加大对企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为其他地区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供借鉴。
二是要把握好保障水平和可持续性的关系。在基本养老方面,应该在对我国人口和年龄结构变化、未来支出需求、可动用财力等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和精准测算的基础上,建立动态模型,并遵循精算平衡的原则,探索适应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动态管理框架。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方面也要遵循市场化原则,合理确定缴费比例和保障水平,确保长期可持续性。
三是要把握好资金安全和适当收益的关系。养老保险投资首先要确保安全性,其次再兼顾收益性和流动性。从国际经验看,高度市场化的养老金管理机构,可以适当提高权益类等高收益资产的比重。下一步,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探索完善养老金投资管理制度,提高养老金管理机构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实现资产多元化配置,有效管理投资组合风险,进一步提高投资组合收益率,发挥好压舱石的作用。
四是要把握好个人投资和政策支持的关系。政策支持和个人投资是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可运行的两大要素。政策支持应当明确重点,立足于兜底线和引增量,保障基本养老金的支付。同时,积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和激励企业和个人加大第二第三支柱的投资。应当侧重发挥政策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养老保险,为人民老有所养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促进养老金投资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在预筹积累模式的养老制度下,养老基金管理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应该促进养老金投资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对于如何促进养老金投资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范一飞认为,需要长短结合、多措并举。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适合养老投资的金融监管办法,减少资本市场风险因素,增强养老资产投资意愿。
二是按市场化原则完善投资运营体制机制,提升养老金管理机构投资管理能力。针对居民金融素养普遍不高的实际情况,应大力发展专业化机构投资者,在保障个人知情权、参与权的基础上,为养老金持有者提供更加简明、个性化和灵活的养老金投资服务。
三是扩大投资产品范围。国际市场低利率环境可能持续相当时期,应坚持长期投资原则,容忍适当的风险敞口,进一步提高养老金投资的多样化程度,增加配置权益性资产和另类资产。
四是完善投资回报考核机制,例如借鉴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的做法,以扣除通胀之后的长期平均回报水平作为考核基准,避免养老金投资决策过度关注市场短期波动。
五是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服务养老体系的经验较为丰富,引入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养老金投资管理可引进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养老基金管理人之间良性竞争,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此外,可借鉴国际经验,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时扩大海外资产配置比例。
此外,范一飞还表示,金融科技对推进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有利于解决养老金的可携带性和互通性,还可探索将养老三支柱的个人账户打通,实现个人账户不仅能跨企业、跨地区携带,还能在三个支柱之间顺利接续。在养老金投资经营方面,金融科技可降低参与门槛,增强金融普惠,并方便投资者选择个性化的养老服务;科技手段可在优化投资系统的同时保证资金安全和投资收益稳定;利用金融科技有利于养老基金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范一飞同时指出,在积极利用金融科技助力我国养老金投资的同时,也要意识到技术自身可能存在缺陷,必须审慎制定养老金管理与养老金投资相关科技运用的指导纲领和法律法规,保护投资者权益。央行将密切关注金融科技服务养老投资中的各种问题,例如未来若各大养老金投资管理机构都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构建投资产品平台,可能需要制定统一的行业性信息交换标准,以便利用户比较、选择投资管理人。
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分两步谋划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指出,在当前的宏观形势下,研究第三支柱养老改革可谓是恰逢其时。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为更好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体系改革发展,要加强战略谋划;完善政策支持;深化改革开放;加强能力建设,完善第三支柱养老基础设施。
黄洪认为,谋划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根据现实情况,着力补足养老金保障缺口。当前第一支柱压力较大,第二支柱短期内也难以大幅提高覆盖面,要充分发挥第三支柱作用。大力发展“收益保障、长期锁定、终身领取,互助共济”的商业养老保险。这将对补足我国养老金体系缺口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第二步,根据更高要求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在我国养老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三支柱养老体系更加均衡,养老金替代率接近70%的国际水平之后,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就可以提上议事日程。在这个阶段,通过鼓励发展商业保险、理财、信托、基金等各类形式的养老金融产品,提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住房养老、商业养老等各种形式的养老安排,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养老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
为更好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体系改革发展,黄洪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加强战略谋划,从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的高度谋划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发展。把这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当中,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适应第三支柱养老金涉众性强、调整难度大的特点,从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增强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和包容性。
第二,完善政策支持。一是政府出台多种政策激励措施,加强宣传引导,提升个人养老意识,鼓励个人增加养老金积累,促进第三支柱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规模。二是尽快完善税延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包括扩大试点范围,提升个人缴费额度等。三是研究制定将个人储蓄转化为个人储蓄养老金的政策措施。四是制定出台第三支柱养老金积累的投资收益免税的相关政策。
第三,深化改革开放。鼓励设立专业养老机构,进一步激发第三支柱养老金市场发展活力。深化养老产品开发,服务供给等领域的改革,支持市场机构,根据群众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国际专业养老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充分发挥国际机构在风险定价、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第四,加强能力建设,完善第三支柱养老基础设施。在现有金融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加强资源整合,推动信息系统的集成化、标准化,夯实商业养老机构长远发展的根基。
相关报道>>>
监管部门周末密集发声!养老金增加配置权益性资产 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