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刷屏了!华为终于官宣鸿蒙OS!为何对标的不是安卓而是Fuchsia?这背后体现了华为怎样的生态部署?鸿蒙OS真正的“神来之笔”到底在哪?21君这就给你一一解答!
8月9日,华为在东莞松山湖举行开发者大会。
如今,松山湖是手机厂商的制造研发重镇,华为首次如此大规模地进行开发者大会,集中向外展示终端实力。谷歌、苹果的开发者大会每年受行业瞩目。现在华为从底层操作系统到上层应用,再到硬件,也开始打造平台生态圈,早已不是追随者。
一开场,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先公布了消费者业务的情况。
他介绍道,华为手机8年68倍增长。虽然有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华为手机出货量依然保持了24%的增长,达到1.18亿台,每个季度达到6000万台的销量。上半年,如果没有制裁事件的话,可能达到1.3亿台。
第三方调研机构Canalys报告显示,华为以38.2%的市场份额位于国内第一,成为国内市场上唯一增长的手机品牌。
根据GFK数据,华为目前全球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17.6%,与第一名非常接近。余承东表示:“没有贸易摩擦影响的话,预计是第二季度第一或并列第一。今年应该会在全球第二,第一有难度。”
他还表示,全场景,智慧生活是消费者业务接下来5-10年的核心战略。
操作系统则是支撑核心战略的底层技术,开发者大会上,神秘的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终于登场,并且进行开源。
终于来了!鸿蒙OS到底是谁?
按照余承东的说法,随着全场景智慧时代的到来,华为认为需要进一步提升操作系统的跨平台能力,包括支持全场景、跨多设备和平台的能力以及应对低时延、高安全性挑战的能力,因此逐渐形成了鸿蒙OS的雏形。
也就是说,鸿蒙OS不是为手机而生,而是为接下来的物联网时代而生。
我们最熟知的操作系统,莫过于谷歌的安卓(Android)、苹果的iOS,微软的Windows,但是当面对新兴终端、工业级终端时,这些操作系统并不能够胜任。
因此,现在科技巨头们正在研发的是新一代操作系统,除了华为,谷歌、苹果也在暗自蓄力,争夺未来技术高地的话语权。
所以,余承东说道:“鸿蒙OS的出发点和Android、iOS都不一样,是一款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而鸿蒙OS将率先应用在智能手表、智慧屏、车载设备、智能音箱等智能终端上。
那么,如何保障跨终端的体验?余承东在现场着重介绍了鸿蒙OS的四大技术特性:
分布式架构首次用于终端OS,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
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实现系统天生流畅;
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
通过统一IDE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
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微内核,余承东一再强调这是操作系统未来的趋势,将从宏内核转向微内核,拥有更强的安全特性和低时延等特点。
而内核和应用兼容性有关,目前,鸿蒙OS的架构中,内核包含Linux内核、鸿蒙微内核和LiteOS,未来会完全转成鸿蒙微内核。这意味着,现在安卓应用基于Linux内核可以和鸿蒙OS进行兼容,未来,要在鸿蒙OS上运行就需要用鸿蒙微内核。
鸿蒙OS并非一蹴而就,十年前,华为就已经启动了研究,2017年第一代版本面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华为的操作系统是由华为2012实验室旗下的欧拉实验室研发。
余承东在采访中向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记者透露,鸿蒙OS的研发人员在4000-5000人左右。而贸易摩擦的升级,也让华为加大了对鸿蒙的投入,以支持更早发布。
对标谷歌Fuchsia,鸿蒙意在“开天辟地”
自华为备胎方案浮出水面以来,鸿蒙OS就成为万众瞩目的B计划。在谷歌安卓系统合作没有恢复的情况下,鸿蒙OS被认为是待发的替代者,不过鸿蒙的野心并不在手机上。
余承东也再次强调,华为会优先使用安卓操作系统,考虑到安卓生态,减少大家的工作量。如果谷歌操作系统不能使用了,那就可以随时转移到鸿蒙OS上。
他告诉记者,鸿蒙在手机中已经适配完成,达到了商用的程度。鸿蒙OS能够一举补上生态和系统两个漏洞,这也是消费者业务目前的最大漏洞。
即,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华为也有应对。那么,为什么有B计划还要用安卓?
首先,安卓不仅仅是一个系统,也是一种秩序,这个平台已经有众多开发者,是一个全球平台生态,大家不能破坏全球规则,或者说不到不得已,不希望分庭抗礼,大家还是希望合作共赢,而不是相互折损。
建立生态也并非易事,贸然切换,可能反而适得其反,给鸿蒙OS成长的时间,培养更多的开发者,在更成熟的时机更迭,或是更好的选择。
其次,鸿蒙,意在“开天辟地”,它的征程是物联网、跨终端,是一款战略性产品。它真正对标的不是安卓,而是谷歌最新研发的操作系统Fuchsia。
根据Fuchsia中文社区的介绍,在安卓和 Chrome OS 两大操作系统之外,谷歌正在进行第三款操作系统的开发,命名为Fuchsia。它并不基于 Linux 内核,而是基于谷歌全新开发的一款名叫 Magenta 的内核。
综合当前信息,谷歌希望通过Fuchsia来接入多终端,完善生态圈,也是面对物联网而准备的。比如未来能无缝运行于智能手机、智能音箱、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上。据悉,谷歌计划在未来可能率先在智能音箱等智能家居设备上运行Fuchsia ,这与华为鸿蒙OS用于智慧屏上的策略如出一辙。
巧合的是,2017年谷歌就在开源网站Github上发布过该操作系统,而华为鸿蒙OS的1.0版本发布时间也是2017年。现在来看,PK的萌芽早已存在。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在《5G新机遇60讲》中就谈道,因为谷歌看到4G时代安卓系统越来越明显的缺陷,认为它可能不太适应5G时代的架构,所以需要面向5G万物互联打造全新的操作系统:
“根据我目前掌握到的信息,谷歌的Fuchsia有两个内核,一个是轻量级的,Little Kernel,主要用于物联网等小型设备,另一个是Magenta,这是从Little Kernel开发出来的,可扩展性更强,能兼容手机PC操作系统的升级系统。最终Fuchsia不仅要连接万物,还会满足手机和电脑设备。显然这是不同的发展阶段,连接物是它的切入点。”
吕廷杰还表示,相对于谷歌,全产业链设备生产商华为对于5G可能带来的变革,或许有着更深刻的理解。5G是云存储、边缘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的必要前提。所以他认为鸿蒙并不是为4G打造的某种备胎,而是一个面向5G的操作系统,而这个操作系统并不是目前手机上的终端操作系统,而是一个网络操作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相比谷歌还有一个优势在于硬件,手机加上各种智能终端,华为一年的硬件销量就超过3亿台,操作系统应用的场景得到极大地拓展。但是,在最关键的生态上,目前谷歌依旧强大,十多年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比拟的。
余承东表示,对比谷歌的Fuchsia ,鸿蒙OS有3倍到5倍的效率提升,华为的微内核已经投入商用了,可以用于高安全级别的,人脸识别、验证、安防等领域。
而错过了PC时代、移动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市场,在未来的IoT时代,中国的科技公司能否扳回一局?
华为还有一记神来之笔
一位软件从业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论华为还是谷歌,都是面向IoT时代做生态,但是未来IoT的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还不知道:
“手机时代,模式是一软多硬,电脑时代也是一软多硬,即一个操作系统对应多个硬件公司。IoT时代不知道一软多硬还是多软多硬,不知道软件公司更多还是硬件公司更多,华为还是想做更多硬件,这是它主要的利润来源。”
虽然鸿蒙系统并没有直指安卓操作系统,但是,华为构筑生态的神来一笔是方舟编译器。
早在华为P30 的发布会上,华为就已经推出了方舟编译器,并且已内置在 EMUI 9.1 中。根据华为的官方测试,方舟编译器能够提升手机系统操作流畅度 24%、系统响应性能 44%、第三方应用操作流畅度 60%。
何为编译器?最基本的解释就是,将人类语言转换成机器语言。比如打开微信发送信息这一人类的动作,就要转换成机器语言处理,但是CPU、内存不能直接执行,在这个之间就需要编译。
严格来说,编译器属于操作系统中的有机部分,很多操作系统里面自带编译器。打个比方,操作系统如果是文学门类,那么编译器就是翻译。不能说翻译完全属于文学,文学就一定要包含翻译,但是两者之间存在部分从属包含关系,但又是相互独立的部分。
因此,通过编译器,可以曲线地深入安卓生态,并且拉拢开发者来使用方舟编译器开发应用。
华为强调方舟编译器的优秀,这是一种迂回的打法,一种基于技术的商业策略。华为向市场注入复杂度,是为了更好地建立生态,让更多的开发者加入到鸿蒙OS乃至华为整体生态当中。
因为操作系统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苹果操作系统形成闭环、带有原生应用;安卓系统比较开放,有自由度在里面,有自己的UI风格。这些印象已经深入人心,也很难改造。
也就是说,在操作系统的生态中,从应用层面的竞争,到广为人知的交互、技术规范方面,华为很难去竞争,华为通过编译器要拉拢的不是操作系统C端用户,这些已经被占领了。这不是一年两年,甚至不是五年十年能做成的事情,而是国外科技巨头花了几十年的精力去推广的IT世界规则,他们出发得早,已经打造了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包括上下游和开发者。
所以,华为的策略是去占领新的技术模式,往凝固的安卓、苹果操作系统中注入新的复杂度,把编译器的概念深深带入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传递出这个东西有别于操作系统,而且有很大不同,而且可以独立于操作系统。
就好像,安卓开源世界是一个银河系,有诸多版本,谷歌之外还有其他公司在维护,也有社区开发者在维护,华为想要从编译器进入体系占据一席之地,不是重新定义交互,不去开发新的应用,别人的应用用华为的编译器更快,而且“翻译”出来的东西在操作系统上运行效率更高,必然吸引开发者。
这是一个巧妙的路线,用了原先的操作系统,遵守了对方的规则,然而能够通过技术层面突破。这不是一个壮举,但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南财快评:鸿蒙起飞,构建华为新的核心能力
从鸿蒙操作系统的名字上看,表达了以任正非带领的华为开放和谐的世界观。鸿蒙是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华为为了避免被谷歌安卓操作系统限制,而把多年处于二线地位的备份操作系统转正的举动。
从鸿蒙的体系架构上来看,其采用了LiteOS这种RTOS和linux底层混搭的操作系统架构,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在JAVA生态上和Oracle有知识产权上的竞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适配5G所带来的低延时实时互操作场景。鸿蒙是华为体系的一次重要创新,未来会承载很多移动端和物联网的应用场景生态,将构建华为新的核心能力。
国内虽然在互联网时代有很多大体量的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公司出现,但是在本质上他们诞生的驱动力和很多传统公司是一样的,都是市场驱动。所谓市场驱动就是通过满足市场上已有的需求来发展产业和经济。
目前中国已经进展到了市场驱动+技术驱动阶段,未来还需要经历创新驱动和科学驱动的阶段。中国经济已见证过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未来还会依次在半导体、5G、软件和制造上给无数从业者千载难逢的大机会。面对中国经济不必悲观,中国经济的韧性必将由创新驱动和科学驱动的公司所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