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3日,“中国会员电商第一股”——云集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敲钟上市,股票代码为YJ,开盘价13.42美元/股,较发行价(11美元/股)上涨22.02%。
第一个交易日,云集最终收涨28.64%,报14.15美元/股,市值超30亿美元。
据了解,云集此次IPO共发售1100万股ADS,并设有15%的绿鞋机制,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拓展公司业务运营、建设技术基础设施,以及提升平台的服务能力。
成立不足四年,云集“火箭”般上市,吸引外界一众目光。不过,在一路高歌凯奏之下,云集也暗藏毛利率下滑、亏损等挑战。与此同时,在一众大小电商巨头环伺之下,头顶“中国会员制电商第一股”的云集在顺利挂牌之后,又将迎来何种命运?
“火箭”上市背后,危、机并存?
“最重要的时刻,一定要和最重要的人分享,所以我们特意把主会场放在了杭州,放在了西湖边。”北京时间5月3日晚间,云集创始人、CEO肖尚略在上市致辞中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IPO后,肖尚略持股43.5%,拥有88.5%的投票权。
公开资料显示,云集是由浙江集商优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APP产品,于2015年5月上线,早期通过性价比+精选SKU的方式吸引用户,主要依靠微信流量,为微商卖家提供美妆、母婴、健康食品等货源,依靠微商来完成获客和交易。
今年3月,云集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其主承销商为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摩根大通和中金公司。招股书显示,此轮融资主要用于拓展公司业务运营、建设技术基础设施,以及提升服务能力。
在不到四年时间里,云集的发展可谓“火箭速度”。
根据云集招股书,2016—2018年,其GMV分别为18亿、96亿和227亿。相比2017年,其2018年的GMV同比增速达136.46%;三年间,总订单量则分别达到1350万、7580万和1.53亿。在财务数据方面,2018年云集总收入达130.15亿元,相较2017年64.44亿元的全年营收,同比增速达101.97%。在巨头环伺的电商市场,规模增长可观。
同时,其用户增长亦可圈可点。招股书显示,云集的付费会员数量,从2016年的90万,增长至2018年的740万,且用户的复购率高达93.6%。根据云集近期递交的补充文件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云集的付费会员已经达到了900万。
肖尚略表示,消费升级依然是未来中国的主旋律,服务一亿有消费升级需求的家庭,同样也是云集的主旋律。伴随着消费升级,类似Costco和Amazon Prime的会员服务需求愈发旺盛,云集所代表的社交化会员制零售服务将大有可为。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曾对记者表示,在线上获客成本高企的当下,以拼购(拼多多)、分销(云集)等为典型的社交电商模式,成为电商平台快速吸引客流的新方式,并成为
继传统平台型电商、自营型电商外,零售电商行业不可忽视的“第三极”新锐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魔性”增长的背后,云集似乎依然要面对毛利率下滑、亏损以及库存大幅增加等方面的挑战。
图片来源:截自云集招股书
根据招股书,云集三年商品毛利分别为1.5亿元、7.39亿元、6.81亿元,商品毛利率分别为13.29%、12.50%、5.98%,有明显下滑趋势。
而在净利方面,从2016年到2018年,云集分别实现净亏损2466.8万元、1.06亿元和5632.6万元。尽管在2018年时亏损已有所收窄,但已连续3年亏损。
此外,从2016年至2018年,云集库存量分别为9744.3万元、3.33亿元和6.76亿元。显著的库存增量,一方面显示出云集的交易规模扩大,但另一方面也给平台带来了高库存的风险。
能否长成“大树”?
一方面,云集IPO速度之快,堪比同出微信生态的拼多多;另一方面,其商业模式一度颇受争议,曾被质疑为“微商大哥”、“传销模式”——即便当下,似乎也依然具有一定的法律风险。
2017年,云集就因被质疑为传销,而被开出958万元罚单。不久后,云集微信公众号、服务号被微信官方永久封停。
在质疑声中,近年来,云集向主打S2B2C的会员制电商转型。
“S2B2C”最早由阿里参谋长曾鸣提出。S即供应商;B为企业方;C则是顾客。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企业方,更倾向于小B(店主)。因此,整个模式,便是供应商给小B提供货源、技术等支持,小B需要把商品分享给顾客并持续服务。也因此,传统零售的直销企业对此也有所涉及。
曾鸣本人则曾公开表示,云集是成功的S2B2C新型电商模式代表。
不过,即便是“新的商业模式”,云集也在招股书中坦言,“新的法律、法规或政策也可能在未来颁布,但并不能保证我们目前的商业模式将完全符合新的法律、法规或政策。如果我们的商业模式在未来被发现违反,我们将不得不做出调整我们的商业模式或停止我们的某些商业活动,有关政府当局可以没收任何非法收益并处以罚款,这将对我们的业务产生重大不利的影响。”
与此同时,无论是会员制,抑或是S2BSC,似乎并无太高门槛。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就曾对记者指出,从结构上来说,复制云集模式的企业很多,包括贝店在内,约有几百家在做同样的事情。不过,好在云集的优势在于先发优势,毕竟很多用户在此付费之后,便不会考虑其他家的服务,同时,云集还具有供应链优势。此外,在这一模式下,目前还谈不上差异化和技术积累等优势。
成立不足四年,虽遭受争议,但风头正劲,这一主打新模式、新路径的电商平台,究竟在现有的江湖中扮演何种角色?
“不太可能颠覆大的巨头,也不太可能长成京东那样的公司。”李成东对记者表示,云集更多是一类“小而美”的公司,做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尚有可能,但突破千亿难度将非常大。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