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国内居民财富积累到一定水平的当下,帮助居民提升金融素养?如何满足居民日益迫切的财富管理需求?当前,这已成为金融行业关心的热点话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已进入金融素养提升的关键阶段,而提高居民家庭金融素养的核心在于推动投资者行为和金融市场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为居民的财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这也是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居民金融素养水平分布不均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7.65万亿元,2022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2.94万只,募集资金89.62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
毋庸置疑,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理财规模的持续扩张、金融投资产品的日渐多元和复杂化,以及财富管理难度的增加,居民家庭金融素养的提升已迫在眉睫。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与金融服务机构嘉信理财3月15日联合发布的首份《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简称《报告》)显示,中国局面金融素养平均总得分为64.4(以百分制计算)。尽管受访者对收支预算、资产配置结构等财务规划知识的掌握度相对较好,且具有一定的长期规划意识,财务规划维度得分高达75.1.可相比之下,对于产品适配性、预防金融诈骗等财务安全和保障问题,以及货币和银行知识的理解仍有欠缺,这两大维度的得分仅为57.4和60.6.尤其在有关通货膨胀、复利和多元化投资的“金融素养三问”中,全部答对的受访者比例仅为21.0%。
更值得一提的是,收入水平提高并不能与金融素养提升画等号。《报告》指出,尽管月收入在20000元以下的受访者收入水平和金融素养呈正相关,但月收入超过20000元的群体金融素养水平却出现下降。这一群体在识别不可承担债务、理解多元化资产配置等问题中的回答表现也都稍逊于部分低收入组别。
探索分层教育正当时
“我们认为,针对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以不同的方式和内容开展差异化教育,可以提升金融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吴飞说。
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和老年群体是金融素养教育和消费权益保护需重点关注的潜在弱势群体。《报告》显示,18岁以下受访者对基础金融知识的掌握尤显薄弱,例如在“金融素养三问”中的正确率分别仅为46.1%、36.6%和21.7%,相比全样本的平均水平均低出约20个百分点。65岁以上群体则需重点提高消费者权利和责任方面的金融素养,他们在这一维度的平均得分(50.6)大幅低于总体水平(65.0)。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近年来这两大群体在消费金融领域频频“踩雷”。
那么,针对不同素养、不同年龄的群体应该如何开展分层教育?多位受访的业界专家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建议。
例如,可在高等教育之前增加金融素养的通识教育。参考发达国家经验,将金融和理财知识放到中小学课程中,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可以探索的方向。
其次,可通过金融机构和社区服务机构联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老年群体的金融素养教育和保护,加强防骗宣传,尽可能维护老年人的金融利益和安全。
再次,对于金融素养水平较低的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金融素养教育可采用的方式包括:由监管机构整理基础金融知识和工具箱,以供下载;金融机构与公安、网络安全等政府部门协作,将在日常业务中发现的常见金融风险、诈骗信息等通过短信、公众号推送等方式提示广大居民;金融机构优化对合规要求、常见风险提示等内容的传播,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渠道反复宣导和传递给公众。
另外,对于金融活动参与较多、有更多金融需求、金融素养相对较高的居民,相关教育可以更加侧重各类金融产品和财务规划知识,例如高风险金融产品或工具的属性和潜在风险、如何制定并适时调整家庭财务规划、如何管理投资交易风险。
深化金融教育有赖多方合力
“过去几十年,中国居民家庭的财富结构转型和与金融市场的互动性增强使得金融教育在当下尤为必要。”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称,“当然,提升居民金融素养是一项长远工程,有赖多方参与。”
在大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充分调动和发挥金融机构在素养教育中的作用已逢其时。毕竟,居民普遍更青睐通过专业和值得信赖的金融服务机构获取金融知识。而金融机构不仅在客户覆盖广度、客户了解深度和实践经验高度上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还能利用自己的服务网络在各地搭建投资者社群和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金融教育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个人认为,投资者教育就是财富管理的本质。”好买基金网创始人及CEO杨文斌坦言,“对机构自身而言,这不仅能尽到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也有助于获得长远的商业利益。”
据嘉信理财等海外金融服务机构介绍,客户的金融素养教育对其业务发展和业绩提升的贡献是多重的。举例而言,接受过金融教育的客户更容易接受该机构的产品和服务推荐、更少受追涨杀跌等不理性行为的影响、投资收益高于未受教育的客户、对公司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也更高。也就是说,通过投资者获得感的提升,金融机构与客户或潜在客户可以达成更好的信任关系,形成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到居民金融素养提升的重要时点,除了金融服务机构,这也对监管部门、教育机构和居民自身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展望后续,包括吴飞在内的多位专家建言,站在监管机构的角度,未来应出台更多行业规范和引导性政策,建立科学的金融素养教育框架,协调、鼓励和引导金融素养教育的各参与方发挥各自优势,搭建健康的金融素养教育生态,定期评估金融素养教育情况,为居民优化财富生活提供切实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