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随着保供稳价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加大,10月份工业生产和消费等多项宏观指标呈现回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当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0月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持续恢复,发展韧性继续显现。但当前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发展中阶段性结构性矛盾犹存,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保持经济稳定恢复仍需加力。下一步要加强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随着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33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与上月持平,低于上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2%,处于较低水平。
当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涨幅持续扩大,引发市场对于上游物价上涨压力向下游传导、形成“类滞胀”风险的担忧。对此,付凌晖回应,由于受到三季度疫情和汛情等因素的冲击,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和国内部分能源、原材料产品的供给偏紧,也造成了PPI涨幅扩大,好像出现了一些滞胀的表象,但这是受到短期冲击因素造成的阶段性状况。
付凌晖分析称,从经济增长来看,随着制约经济的短期因素逐步减弱,经济恢复态势逐步显现,同时市场保供稳价力度加大,部分能源产品供给偏紧的状况在逐步得到改善;从物价情况来看,尽管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还在持续,但是国内各方面加大增产增供力度,增加了对企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有利于降低生产价格上涨的压力,减轻PPI向CPI的传导。下阶段,我国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生猪产能总体恢复,猪肉价格同比下降将拉低CPI涨幅;同时工业和服务业供给较为充足,CPI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综合这些情况来看,我国经济有望继续稳定恢复,居民消费价格仍将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展望四季度经济形势,付凌晖认为,在国内需求有望继续扩大、高水平开放红利继续显现、改革创新动能增强等因素带动下,我国经济仍然会保持稳定恢复态势,发展质量逐步提高。随着社会保障逐步完善、疫情防控形势改善,消费升级、消费模式创新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产业升级发展、民生投入增加、“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都有利于支撑投资的增长,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也有利于扩大投资规模。另外,随着积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稳外贸成效将不断显现。从供给端来看,受益于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及投资不断加快,绿色、低碳、智能产品增势良好等因素,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仍然会对四季度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