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最主要力量,可以说,保就业的重点就是保“中小微”。然而由于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局部地区疫情汛情等原因,中小微企业面临着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应收账款增加等实际困难。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小型企业PMI为48.2%,连续4个月低于临界点,表明小型企业景气水平持续偏低,生产经营压力较大。
分析人士认为,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压力既来自供给端,也来自需求端。
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叠加下游需求不振,导致近期PPI和CPI走势明显分化,形成“剪刀差”。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上游涨价在向下游传导的过程中,由于终端需求不振,导致这一传导过程并不通畅。这也意味着,下游企业通过涨价将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的成本压力向终端需求传导的空间有限,对下游企业利润造成明显挤压,加剧企业经营困境。
而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甚雄厚、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自然首当其冲。
对此,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纾困帮扶力度。
对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造成的成本压力,8月底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宣布将组织投放第三批国家储备铜铝锌共计15万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本次投放将“尽可能向中小企业倾斜”,以切实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同时引导市场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9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从金融支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扩大有效投资等多方面出台中小微企业纾困举措。
会议明确“今年再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并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票据贴现和标准化票据融资,人民银行提供再贴现支持,缓解中小微企业占款压力。”
中国民生银行高级宏观研究员王静文介绍,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再贷款再贴现成为央行纾困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仅2020年一年,支小再贷款规模就由2832亿元增至9756亿元,足足扩张了两倍多。
“这两项举措,都相当于央行额外向商业银行定向释放基础货币,有利于促进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王静文表示。
此外,会议还要求“完善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推动银行更多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建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担保机构为缺乏抵押物和信用记录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
“目的都是提升小微企业的金融资源可得性。”王静文称。
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会议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严禁乱收费、乱摊派,继续开展清理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等;在提振需求方面,会议提出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作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提出“加强政策储备,研究和适时出台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
对于政策储备,王静文预期有三类:一是财政政策前置,如将明年的一部分专项债额度提前到两会前发行;二是延长部分惠企政策的时间,如原定于今年底到期的两项货币政策直达工具继续延期;三是根据形势需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低成本资金置换MLF,甚至考虑下调政策利率。
文章来源:中国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