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上午,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下称“武创院”)正式成立。这是武汉继启动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行动计划,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后,又一次深挖“人才红利”的尝试。
填平科技成果转化“断裂带”
据了解,武汉拥有92所高校、101家科研院所、73名院士、130万在校大学生。电磁能、卫星导航定位、光纤研发制造等一批技术世界领先,航母、北斗、蛟龙、神州等一批国之重器凝聚着武汉智慧。工程设计、桥梁建造代表中国最高水平,“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等产业集群正加快迈向万亿级。
去年以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启动建设,七大湖北实验室集中揭牌,2020年武汉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842家,武汉科技创新的根基进一步夯实。
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永辉介绍,武创院致力于畅通各类创新要素流通渠道,打造人才、技术、资本“蓄水池”。实行“项目经理制”,探索与高校院所建立人员互通、业绩互认制度;实行“揭榜挂帅制”,推进跨领域、跨产业技术合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实行“投资包制”,联合企业、核心团队、社会资本、金融创投机构等,建立多渠道、多层次投融资体系。
第一财经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武创院公开向全球遴选院长,并赋予院长在人才引进、项目投资、院所运行等方面较大决策权,以赋权增活力。
专家:应避免与现有研究院所相互“打架”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看来,武创院的创新内涵就是要转化为生产力,最终要落实到企业发展和产业发展上。
周济在武创院专家咨询会上6次强调,武创院要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特别是助力民营企业的发展,这是武汉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抓手。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表示,华中科技大学发展和武汉产业发展是深度融合的,学校里的学院以单一学科支撑,而武创院是以综合学科支撑。“希望武创院和现有的学院能发挥不同的优势,共同推动武汉创新。” 邵新宇建议,武创院应厘清与武汉现有研究院所的关系,避免恶性竞争,相互打架。
武创院如何以更活的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殿义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了山东产研院的经验。
首先不能有行政级别,“把创新管理职业化”,干得好留下,干不好就走人。“我辞去厅官担任山东产研院院长以来,每天都兢兢业业,干不好可能明天就面临着失业。”
其次,按照创新实践活动来自主设计治理体系和运行管理的机制。此外,我们提出“商业成功是检验技术创新的唯一标准”。
人口专家董玉整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才最大的空虚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武汉要挖掘人才红利就必须有留得住人才的事业,有创造和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希望武创院就是这样一个能让人才有所建树的平台。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