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赤字率大概率首破3% 至少多释放1980亿救“急小穷”
摘要【赤字率大概率首破3% 至少多释放1980亿救“急小穷”】每年全国两会,财政赤字率都是最受关注的数据之一。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后,市场普遍预计,今年财政赤字率将首次超过3%。(时代周报)
每年全国两会,财政赤字率都是最受关注的数据之一。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后,市场普遍预计,今年财政赤字率将首次超过3%。
“3%早已不再是国际公认的安全线。欧盟国家在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早已弃守这一底线。”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提高赤字率会使未来的财政风险乃至金融风险加大,但在当前情势下,属不得已而为之,是在当前风险和未来风险之间所做的艰难抉择。
赤字率突破3%是大概率,但提高幅度是多少?当前各方仍存分歧。
王军等学者建议,赤字率可提高到3.5%左右。但在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看来,这一预测略显保守。近日,楼继伟公开表示,今年至少增加3万亿元的赤字规模,“赤字率要从2019年的2.8%提高到5.8%左右”。
财政赤字不可能无限度增加,分歧的背后是各方对今年财政减收增支导致的缺口有多大、提高赤字率将带来多大风险的不同估算。
减收增支困局
新冠肺炎疫情对财政收入增长带来巨大冲击。
财政部5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133亿元,同比下降14.5%,降幅比一季度高0.2个百分点;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596亿元,同比仅下降2.7%。
全年的财政形势也不容乐观。5月14日,财政部部长刘昆撰文称,预计2020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低于去年(同比增长3.8%),2020年的财政收入增速将创下新低。
有学者认为,今年可能出现财政收入负增长的情况。对此,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我国是全球最早从疫情中恢复过来的国家,即使上半年的财政收入增幅不容乐观,但下半年应该可以恢复正常,“全年拉平后不太可能出现负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在相关文章中分析,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占当年GDP的比重在19%左右,以2019年99.0865万亿元的GDP总量计算,在2020年GDP增速为5%的乐观情形和增速为2.6%的悲观情形下,预计2020年财政收入减收金额分别为1903.45亿元和6471.74亿元。
一方面,疫情冲击宏观经济,导致财政收入被动减少;另一方面,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国家主动采取了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仍保持一定强度。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全国各级财政安排的疫情防控投入达1226亿元。4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新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上去年减税降费政策翘尾,预计可为企业减负1.6万亿元。
冯俏彬测算,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我国财政造成的减收增支总额在1.8万亿?2.3万亿元间。她直言,做好2020年财政平衡工作“压力山大”。
破3已成共识
以2019年GDP总量测算,当年的财政赤字规模是27600亿元,赤字率(赤字规模和GDP之比)为2.8%——这意味着,赤字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释放9900多亿元的财力,如今年赤字率提高0.2个百分点至3%,则至少可多释放逾1980亿元。
2020年财政赤字率将突破3%已成市场共识,但各方对具体数字的预测存在分歧。多数预测在4%以内,如3.5%左右或3%?3.5%,也有少数预测赤字率应设在5%以上。
王军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赤字率可以提高到3.5%左右:“为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政府债务的可偿性,政府债务的增速应有一定的纪律约束,不能随心所欲。”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6.8%,对于各行业的直接冲击在3万亿元左右,预计二季度还将带来1万亿?2万亿元的经济损失,建议赤字率可以调整到5%左右,释放财政空间2万亿元左右。
“我国去年的赤字率是2.8%,今年即使再加3个百分点也只是5.8%,相比美国赤字率从3%提高到14%,并不存在特别大的压力。”4月27日,楼继伟公开表示。楼继伟分析,首先要解决1.5万亿元财政减收问题,如果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按退税1万亿元预估,再加上抗击疫情补短板增加的一般支出,至少是3万亿元的赤字增加,“赤字率要提高到5.8%左右”。
3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这被市场解读为财政政策“三箭齐发”。5月14日,刘昆撰文指出,将通过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多种渠道,增加政府投资。
这意味着,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将侧重于政府投资。相比之下,提高赤字率释放的资金将主要用在哪些方面?
王军认为,当前我国正处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阶段,提高赤字率所释放的资金,应首先用于抗击疫情的相关直接支出,以及恢复经济所需的、纾困中小微企业和受损较大居民群体的特定需要,“既救急又救小更救穷,首先应着重救助受疫情冲击最大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贫困家庭和弱势人群,稳就业、稳民生”。
突破3%或非常态
提高赤字率,意味着财政风险将扩大。我国财政赤字率仅于2016年和2017年触及3%,但从未超过3%。
今年赤字率突破3%后,如何防范化解随之而来的财政风险?
王军认为,当前要坚决反对“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疯狂想法和危险举动,坚守来之不易建立起来的财经纪律,未来则要尽可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保持跨期的财政平衡,避免长期对债务的过度依赖。
“在经济下行期间,临时性地安排一些周期性赤字,这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也是各国的普遍做法。”4月下旬,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撰文指出,2020年,国家可以考虑突破3%的财政赤字率,但从长期来看,不应该搞结构性赤字(即在宏观经济总体平衡状况下安排的财政赤字),这将导致巨大的政府债务。
近几年,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隐患本来就较大。“地方经济增长乏力、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以及前些年地方政府通过一般债务、专项债、地方融资平台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所增加的杠杆,造成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为沉重。”王军建议,未来财政扩张主体应主要是中央政府,即通过中央政府主动加杠杆来实现“六稳”和“六保”。
刘昆也明确指出,财政部要做好“除法”:坚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隐患;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常态化监测机制,强化监督问责,妥善处置地方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
林江则向时代周报记者建议,要确保赤字率提高所额外筹措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合理有效使用。他预计,从审慎理财的角度出发,赤字率突破3%不会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