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在疫情冲击下,对于广东中小企业而言,资金链问题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联合多个机构完成的《疫情下的中小经济恢复状况——基于百万量级中小企业经营数据的分析》研究报告指出,测算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整体水平上会使得中小企业收入降低69.5%。而《吴晓波频道晓报告》此前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全国有24.7万家企业倒闭,其中广东就有逾3万家。
与此同时,《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期在广东调研中了解到,受到疫情影响,订单减少并非是压死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给予中小企业致命一击的则是企业的资金链困境。虽然当地银行机构推出了“防疫贷”,但面对较高的贷款门槛,事实上将多数中小企业拒之门外。由此导致不少老板为了给员工发工资,偿还供货商货款,被迫走上了高息民间借贷之路。
订单锐减贱卖设备
从事将近十年包装批发行业的李宁(化名)无论如何也没想到,2020年的开篇,过得如此煎熬,捉襟见肘的订单让他愁眉苦脸,坐在办公室里,李宁仍一直不由自主地跺着脚,紧锁着眉头让他一天都在思考如何“活下去”。
“今年的形势最恶劣的地方是本来就延迟复工,已经损失惨重了,而复工半个月又遇到‘订单荒’,之前做的订单客户虽然给了部分定金但现在不拿货了,货物全堆在仓库里。国内无需求,国外又封城,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我们企业难有活路。”李宁经营着一家总投资3000万元的包装批发公司,还在广州一德路租了3家店铺作为展销渠道,但疫情以来的冲击让他苦不堪言。
该公司负责外贸的经理小林(化名)告诉记者,在国外还未暴发疫情的时候公司外贸业务还未受到影响。正常一个月做纸袋需求订单15万到33万个,金额达5万到20万元左右,但自从国外暴发疫情以来,订单几乎呈断崖式下跌。“现在需求量缩减到两三个月才10万个,本来正常的话一个月还可以成交100个客户,现在一个月10个客户都难以保证。”
一方面外贸批发订单断崖式下跌;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也无需求,让李宁公司的经营情况更是雪上加霜。“现在市场完全没人消费,我在一德路的三个商铺,正常的话每间一天销售额有5万元,现在每天销售额只有三五千元,只是平时销售额的十分之一。”
李宁坦言,十分之一的销售额连店租和厂租都给不起,现在只能勉强维持员工的工资。“员工工资一个月支出要60万元左右,而店铺和工厂租金每个月大概是25万元,现在已将近3个月交不起租金了。”
而为了缓解支付员工工资和偿还供应商货款,李宁只能被迫关闭了一家店铺和贱卖设备。
“我有一台生产机器66万元买回来的,昨天卖的时候却只得到24万元。”李宁说,他贱卖设备获得的款项立马还款给供应商,在相隔不到两小时的时间里,他的账户资金仅剩3万余元。
而李宁至今还算幸运,最起码公司还尚未倒闭。
根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联合多个机构完成的《疫情下的中小经济恢复状况——基于百万量级中小企业经营数据的分析》研究报告指出,测算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整体上会使得中小企业收入降低69.5%。《吴晓波频道晓报告》此前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全国有24.7万家企业倒闭,其中广东就有逾3万家。
“防疫贷”悖论
事实上,为了纾解中小企业的经营和资金压力,央行设立了3000亿元防疫专项贷,其中一半以上用于中小企业。
建设银行业务员李明(化名)此前曾向记者透露:“我们从2月底就开始实施优惠政策了,推出了针对生产防疫物资的企业的战‘疫’贷,贷款利率一年期3.35%,三年期3.75%,比往常大概降低了0.5%,如果是重点企业则可以降到3.15%的平均水平。”
但记者在走访时发现,低利率的“防疫贷”对广东的中小企业而言似乎高不可攀。
“最后问下来其实防疫贷根本就借不了多少钱来‘解渴’。”李宁曾多番辗转联系民生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银行,但要么是没有扶持政策,要么扶持政策“杯水车薪”。
“我需要100万元的资金亟待周转,找了民生银行问,业务员说没有扶持政策,仍然是以抵押贷款为主。”李宁说,而建设银行虽然推出了相关防疫贷,但具体贷款政策却是与企业缴税金额挂钩,但问题是面对当前国家普遍对企业减税降费的大趋势,李宁的公司实际缴税额度已经大不如前,由此其贷款额度与需求之间可谓九牛一毛。
据悉,2019年国家实施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在2019年末工信部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称,预计全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制造业及其相关环节在增值税减税规模中占比近70%,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约2500亿元。
据李宁提供的完税证明显示,2019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其所经营的企业在减免税收后,实际缴税为44000余元,其中增值税也仅缴纳了37000余元。“纳税额4万余元,防疫贷最多也只能贷到20多万元。”建设银行的业务员刘琳(化名)告诉记者。而这与李宁的资金缺口仍有80万元的不小差距。
李宁也曾想过抵押贷款,但他的房产此前已经被一次抵押,如果再次做二次抵押,实际获得的贷款额度更是可以忽略不计。
该企业的财务人员小刘(化名)表示,房产即使市值1000万元,如果二押贷款,最多也只能贷个60万元。“二押贷7成,还要扣减未还的贷款。假设你房产目前评估价1000万元,之前抵押给A银行获得贷款800万元,目前欠A银行500万元未偿还。现在找B银行评估,因为房价现在跌了,评估价是800万元,银行贷7成,即560万元,减去你欠A银行的500万元,最多可以给你放款60万元。”
浙商银行广州分行的业务员李玲(化名)也向记者坦言,为了保障银行自身的资金安全,减少坏账风险,银行确实会收严门槛筛选企业。“我们防疫专项贷一般是给医药和生产防疫用品的企业提供贷款,对客户经营要求为至少两年经营正值有收入,且收入要能覆盖他偿还利息的能力,疫情期间企业经营肯定会受到影响,两三个月没收入也正常,但我们会结合上一年以及往年正常情况下,推算他未来收入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但未来比较长的时间内对餐饮、外贸等行业,放贷都会比较谨慎一些。”
事实上,根据CHINA HRKEY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白皮书》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
“两年经营正值且有收入,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实在是太难了,这个条件还把一些存活不到两年的企业刨除在外,相当于完全堵死了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这条路。”资深财税专家王海告诉记者。
王海也点出了其中的核心原因,“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没办法作参考,毕竟银行不是慈善机构,还有盈利要求;而另一方面银行也大多数是股份制银行,需要有业绩,如果银行拨备太高还会影响金融稳定性。”
事实上,从政府的相关数据来看,疫情专项贷普惠数量也确实“杯水车薪”。
根据《广州日报》报道显示,在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市推动“银税互动”普惠利企,截至3月24日,仅有1888户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共计18.4亿元。
但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广州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32.91万户,其中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数量分别为127.71万户、105.06万户。
高息举债
高不可攀的“防疫贷”让不少中小企业被迫走上了利息高额的民间借贷。
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某企业经理刘璃(化名)告诉记者,受到疫情影响,老板亦不得不靠借钱来“续命”。
“平常正常的话,2月一个月的营业额至少有150万元左右,今年受疫情影响,营业额只有60多万元,基本上受到‘腰斩’,而材料和工人成本已经超过60万元,为此老板不得不借钱给员工发工资和买原材料。”刘璃说,“如果走正规银行贷款的话需要很多手续,也不一定符合条件。为了不拖欠工资和材料款,老板额外借了250万元,日息0.05%,如果没有这次疫情,这250万元完全不用借。”
记者粗略计算发现,若按照250万元的贷款日息0.05%来计算,年利率达18%,一年下来的利息需要还45万元。
而事实上,如果以年利率18%的资金成本能在广东民间借到钱,已经算是可喜可贺,因为在当前,就连民间借贷也已经趋紧。
李宁向记者透露,为了筹集租金等费用,他将目光投向了民间借贷,但100万元的借贷额度至今毫无着落。
“因为疫情关系,今年无论是从银行贷款还是从民间借贷,都太难了,我找了9家民贷公司借款,基本上都没被批下来,而这些贷款平均月利率已经达到2.5%至2.88%。”而没被批下来的原因,李宁表示最主要是卡在了国外封城的后续订单问题上。照此计算,月利率2.5%至2.88%的100万元贷款,李宁一年下来的利息要达到30万至34万元。
李宁提供的贷款公司反馈的信息显示,该公司风控部门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疫情期间,现在国外基本封城,客户准备如何应对后续订单问题,“这个国外客户没有给出解决方案,现在基本上做不到生意了。”
广州某小额贷公司小龙(化名)坦言,疫情期间的民间放贷都收严了,“我们会参考公司近一年的经营情况,如果有能力负担得起新的贷款,那我们就放贷,疫情期间的经营数据也会做参考,有可能会因为疫情的经营情况贷款无法批下来。”
某小额贷公司经理回复李宁时表示,出于疫情影响的经营风险考虑,其他小额贷公司对中小企业一般也不敢放贷了。
王海表示,年利息18%,随着市场订单萎缩,固定成本也不降低,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这个利率很高了,小微企业大多利润比较薄,外向型的企业利润大多也比较低,利息年利率很高,而最近一家央企发债成本是年利息2.67%。”
对此,王海认为有必要成立一个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部门或者协调机构,重点解决这事,否则无解。
为中小企业“输血”
事实上,中央和地方也在相继细化出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拟进一步为中小企业“输血减负”。
4月3日,央行宣布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共释放约4000亿元长期资金。4月7日,国务院金融委第二十五次会议,明确强调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支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财政部、人社部、央行日前也联合发布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降低了贷款申请的门槛,并且明确了提高贷款额度、降低利率水平、简化审批流程等支持政策,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发展。
广东省此前也印发了《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的若干政策措施》,拟从复工复产、融资渠道以及运营成本等多个方面帮助中小企业缓解疫情的“后遗症”。
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脆弱性,随着市场订单锐减,资金链岌岌可危,广东不少中小企业老板依旧在煎熬中试图挣扎转型。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就此表示,除了企业自身自救外,还需要从宏观供需以及融资担保要求上加大力度。“要改善中小企业的资金链环境,一定要从宏观供需两侧发力,先要把整体经济和市场发展起来,为中小企业经营创造稳定需求,带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发展。”王海则指出疫情防控期间,应该通过财政或者类财政性质的担保,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相应的担保。“这个需要财政发力解决,最终需要全国之力消化吸收,中小企业很重要,保住中小企业就是稳就业的保障。”
王海说,防疫专项款应该加大透明度,否则容易出问题。“专项款应该透明化,有步骤地开放数据,如果中小企业在疫情冲击下难以存活,再极端点的做法就是通过财政出钱为这些小微企业硬成本买单,帮助中小企业活下去。”
庞超然就此建议,一是应该注意中小企业供应链占款问题。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市场弱势地位,话语权不高,从上游购置原辅材料要先垫付资金,对下游出售产品回款较慢。所以要首先鼓励上下游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减少对中小企业资金占用,促进中小企业现金有效循环。二是要针对中小企业政策做定期回访,了解政策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情况,针对性地解决政策发挥作用存在的堵点和断点问题,更好发挥政策的积极作用。三是要解决好中小企业担保问题,降低金融机构对担保的要求,减少担保成本,促进中小企业更好融资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