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证研》沪深金融组 时风/研究员 苏果 洪力/编审
2013年,天弘基金凭借余额宝“一飞冲天”,此后多年,无论是管理规模还是公司净利润,都稳稳占据行业第一的位置。凭借一只“网红”基金能够享受如此长时间的红利,天弘基金可谓是做到了极致。俗话说花无百日红,在基金行业逐渐触网和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背景下,天弘基金的货基规模近几年也出现了下降,令货基支撑下的天弘基金净利增速创五年新低。
此前,天弘基金总经理郭树强曾表示,做大做强天弘基金的权益类产品一直是其非常看重的事情,但事实上,天弘旗下的权益基金份额即便是在近两年有所增长的情况下,也依然仅占公司的九牛一毛,截止去年底,股票与混合基金合计份额为200.5亿份,相当于公司总份额13,452.94亿份的1.49%,截至目前,这一比例也仅为1.66%。不仅如此,成立于2004年的天弘基金,目前仍有占比42%的基金累计净值亏损,其中大部分都为权益产品。
此后,天弘基金又把发展目光聚焦到指数基金上。诚然,在去年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对外开放,机构投资者队伍扩容速度飞快,由此指数基金、量化基金等也出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和不少老牌基金公司的此类产品相比,天弘旗下的指数基金对机构的吸引力显然要小的多。
货基“独木难支” 天弘基金高增长“拐点”已现
在我国公募基金行业,有通过优秀的权益管理能力让业内瞩目的公司,也有通过创新和产品快速布局能力让业内瞩目的公司,但要说到凭借一只产品让行业瞩目的或许只有天弘基金公司了。
成立于2004年底的天弘基金,早年发展并不顺利,在2012年以前,公司的整体资产规模始终在百亿元以下,而2006年到2012年的财务数据显示,其净利润在这6年时间里仅有2007和2009年是盈利的。2013年可谓是天弘基金发迹的一年,在公募行业毫无优势的天弘基金首次让货币基金产品与互联网嫁接,可以说,天弘基金是当年互联网+喊声震天下的业内首只敢于“吃螃蟹”的公司,这正是这一举措,不仅让天弘基金“起死回生”,更让其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
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其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底,天弘基金管理规模为99.5亿元,管理份额为120.73亿份,到2013年年底,两个数据猛增到了1,943.62亿元和1,963.13亿份。或许,当时天弘基金的管理层也没有预想到插上互联网的货币基金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只是隐约感觉这是行业趋势,在旧有产品发展无望的情况下,接触互联网是其唯一有希望实现突破的路,而且当时公司只是希望这一创新可以为其扭亏为盈,可没想到却成为了时代的宠儿。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余额宝这一货币基金瞬间成为家喻户晓的产品,也让老百姓知道了什么是现金管理这一概念。此后多年,余额宝都稳稳占据着互联网宝宝的绝大份额。天弘基金旗下的货币基金从2012年仅有7.16亿元规模,到2013年实现了1,861.89亿元规模,再到后来的5千亿、8千亿,直到2017年仅天弘基金一家公司的货币基金产品规模就突破了万亿元。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权益产品的占比在公司却是越来越小,在2012年以前,股票与混合基金规模合计占到天弘基金公司的40%以上,2013年随着货币基金规模在异军突起,其权益产品占比降到2.38%,一直到目前的最新数据,这一比例都始终在个位数,可见从另一个角度看,天弘基金已经被货基“绑架”。
而且更危险的信号是,在监管层逐渐重视流动性风险的背景下,避免一家独大已经成为共识。由此,多家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产品也纷纷大举触网,原本属于天弘基金一家的这块蛋糕开始不断受到瓜分。在2017年时,天弘基金旗下的货币基金规模为17,649.41亿元,这也正是顶峰时期,2018年,规模下降到了13,061.16亿元,今年的最新规模为11,755.84亿元。
与此对应,天弘基金公司的净利润增速也正在放缓。《金证研》沪深金融组了解,2014年到2017年,其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700%、78%、36%、73%,而在2018年,其净利润虽然为30.69亿元,达到历史新高,但净利润增速却比2017年时仅增长了15.8%,成为自余额宝诞生以来的最差表现,这也正是天弘基金货基已经出现拐点的最好证明。
总经理郭树强试图“发力”权益产品 多年无果
在2017年,在余额宝规模达到峰值时,天弘基金总经理郭树强曾表示:“做大做强天弘基金的权益类产品一直是其非常看重的事情,近几年天弘也确实在投研力量和权益类产品方面有所发力,但在一个拥有互联网基因的基金公司里,难以插上互联网“翅膀”的权益类产品是无法和互联网时代下的“宝宝”媲美的。”
从上述话语见可以感受到,郭树强对天弘旗下权益产品的做大做强非常看重,但也无奈不管如何努力,都无法达到余额宝的效果。其实,在天弘基金爆发式增长之后,资管业内对其崛起一直颇有微词。
基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权益产品的管理,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这就不是靠一只产品或某个方面能够一蹴而就的。最近几年,不光是基金公司,连行业协会和监管层都逐渐对基金公司的权益投研能力作为重要标准,这也足见货基规模爆发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
而作为天弘基金来说,不仅权益产品规模占比最近三年始终在2%以下,而且在公司旗下的所有基金里,累计单位净值亏损的数量占比也有四成,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权益基金。《金证研》沪深金融组统计,在这些累计亏损的基金中,除去债券和指数基金外,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占比在35%。
2015年成立的天弘互联网是主动权益基金中表现最差的,至今累计亏损了43%。而且在历年变更的基金经理中,这只基金有多位资深的基金经理参与管理,但业绩始终不佳。《金证研》沪深金融组观察,肖志刚是这只基金遇到的第一位重量级基金经理,资料显示,其目前已经有5年的任职经验,其历任天弘基金股票研究部总经理、投资研究部总经理等职位,现任公司股票投资总监。
天弘互联网在刚成立时,以肖志刚为基金经理,在当时牛市行情的配合下,首募规模达到了26亿元,仅仅6天后,当时还是新手的田俊维加入到管理工作中,但在2015年6月到7月间,A股市场正好见顶回落,重仓成长股的天弘互联网转眼间亏损了30%,此时姜文涛火速赶来救援。
资料显示,姜文涛的资历比肖志刚更老,仅在天弘基金就有着6年的管理经验,而且早在2005年就担任基金经理,历经博时、长盛、南方等多家基金公司,从2015年3月至今,一直在天弘基金担任股票投资总监兼机构投资总监。在肖志刚、田俊维、姜文涛三人合作的2015年7月4日到2016年2月21日期间,天弘互联网依然下跌了12%。从前十大重仓股看,除了春秋航空、恒瑞医药、华泰证券三只主板市场股票以外,其余都是中小创个股。
从业绩上看,尽管有老将前来支援,但效果并不明显,不过在季报中,基金经理却总结的十分中肯,在2015年三季报中,基金经理表示:“总结基金成立以来的投资管理,我们有两点深刻的教训:一是在市场整体估值较高和累计涨幅较大的情况下,我们事先制定的市场转向后的减仓目标(从满仓减至七成仓位),是刻舟求剑的老经验,不符合杠杆化投资的新时代的现实,事后来看,这个减仓目标过于保守;二是8月份第二轮下跌发生时,受过去10年人民币连续升值的惯性思维的干扰,对人民币汇率松动可能带来的多维冲击缺乏敏感度,第二轮减仓的时机滞后。”
然而在经过2015年四季度的小幅反弹后,2016年初,A股的熔断再次将基金净值重挫,显然,这是几乎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整个2016年,尽管该基金增加了主板市场的持股,但还是下跌了7.23%。
2016年2月,天弘互联网又迎来了陈国光,当时的陈国光已经有4年管理基金的经验,如今更是天弘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天弘互联网也迎来了首次“四管一”的庞大阵容,而且三位都是资深老将。不过2016年的市场不振让天弘基金开始反思,如此集中资源来做一只基金是否有必要,随后姜文涛离任,其参与天弘互联网的管理工作仅1年多。
2017年,A股迎来价值投资行情,白酒、家电与科技龙头争奇斗艳。天弘互联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也从一季度仅有2只白酒股增加到4季度的5只白酒股,另外的重仓股也多为主板市场股票,不过行情结构化十分严重,而天弘互联网的重仓股行业布局也比较广泛,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基金全年净值仅上涨了17.66%。
2016年底削减了天弘互联网管理力量的天弘基金管理层,又在2017年7月份调任吴明鉴参与管理,虽然其当时是一位新人,但此前在华商基金从事电子研究员多年,十分明显,天弘基金是想增加天弘互联网精选个股的实力,一减一增,让该基金继续维持了“四管一”的阵容,而且是两老将带两新手。基金经理也在2017年年报中透露了其在上半年逐渐减持了估值较高的计算机、传媒等板块的比重,仓位主要集中在电子、家电等行业,较好的切合了市场的热点,并延续到年底。
2018年3月份,肖志刚和田俊维同时离任天弘互联网基金经理的职务,陈国光与吴明鉴合作管理到2018年12月份时,吴明鉴也随即离任,目前该基金仅由陈国光一人管理。在去年股市大幅下跌的影响下,该基金继续亏损27.29%,相当于2017年涨幅的一倍。
从目前天弘基金旗下19名基金经理来看,其中9人都是管理货币与债券型基金,而另外的10人也并非全都管理权益产品,而且从任职经验上看,仅有5人具有5年以上经验,其中还有2人是管理固收类产品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天弘基金旗下权益产品的人才短板。
指数基金成新发力点 竞争激烈天弘基金依然无优势
货基优势正在消退,权益产品投研实力发展缓慢,在双重夹击下,天弘基金又把目光指向了指数基金。《金证研》沪深金融组观察,从近几年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看,在机构投资者队伍逐渐扩大、A股被国际投资者接受程度不断走高之际,指数基金确实是行业下一个重要增长点,但问题是,在高度竞争之下,各家都把目光聚焦到了指数基金上,而且和原来相比,外资公私募也已经进入到行业中,天弘基金想在这一领域吃肉也是难上加难。
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日前就表示,指数基金发展的契机已经成熟。其认为,机构对ETF存在工具化的使用需求,是驱动ETF市场在去年获得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其次,A股未来的“长牛”“慢牛”行情也将为投资者增加指数基金形成带动作用。
据《金证研》沪深金融组了解,周晓明是余额宝业务的创意者和主要推动者,其对基金+互联网的模式认同感可见一斑,其也表示,天弘基金将与大股东蚂蚁金服共同发力,志在做中国最大的指数基金服务商。很明显,周晓明是想把余额宝的成就复制到指数基金上,但其面对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周晓明的介绍,截至2019年4月底,天弘指数基金系列通过蚂蚁财富等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积累了超过千万的指数基金用户,但这在天弘基金的规模中占比还非常小,而且其中散户占比高达99.99%。
从今年A股市场出现反弹后,华夏、南方、嘉实等传统龙头公募基金公司旗下的多只ETF基金来看,都获得了巨量资金的流入,而且这些市场上的头部ETF产品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机构投资者占比很大。比如华夏上证50ETF,截止今年一季度其资产规模为444.17亿元,去年年报显示其机构投资者占比为65.74%;华夏沪深300ETF的资产规模也有243.28亿元,机构投资者占比在44.84%;嘉实沪深300ETF目前的资产规模为217.37亿元,机构投资者占比92.25%;南方中证500ETF的资产规模为430.63亿元,机构投资者占比60.75%。这些基金公司都有各自占优势的ETF产品,而且在市场已经形成了口碑,长期获得机构投资者的认可。
反观天弘基金公司目前已有的指数基金,最大的天弘沪深300指数A也才有20.04亿元,而且95.13%都是个人投资者,根本没有与其他龙头公司可以抗衡的ETF产品。
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无论是ETF还是其他指数基金,投资者考察的都是该基金与跟踪标的指数之间的跟踪误差,这不仅体现出基金公司的产品涉及能力,也是基金经理在管理方面的能力,这和普通投资者想象的身为被动型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完全被动持有个股是截然不同的,尤其是受到机构投资者认可的此类基金,更说明了在这方面的优势和能力。
正如上文提到的华夏上证50ETF、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这些被动指数基金对各自跟踪标的指数的跟踪误差仅为0.05%、0.03%、0.03%、0.02%,而反观天弘沪深300指数A,跟踪标的与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一样,都是沪深300指数,但跟踪误差却是0.1%。
天弘中证500指数A与南方中证500ETF一样同样跟踪中证500指数,但前者的跟踪误差却是0.11%,是后者的五倍。天弘中证500指数A的管理费是每年0.5%、托管费率0.10%、销售服务费率为0、最高认购费率0.10%、最高赎回费率1.50%。
对比南方中证500ETF,在管理费率、托管费率、销售服务费率都一样的情况下,尽管南方中证500ETF的最高认购费率是1%,是天弘中证500指数A的十倍,可依然得到机构的认可,资金流入巨大。对于这些投资者,通常来讲都是长线投资者,所以南方中证500ETF也就无需设置赎回费,而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天弘中证500指数A,由于更容易受到短期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存在着更脆弱的恐慌情绪,所以其设置了最高赎回费率1.5%。在另外几只ETF基金上,情况也完全一样。
从以上几个方面看,天弘基金要想在其他基金类型上做出爆款难度不小,而且虽然有蚂蚁金服的帮助,但目前整个基金行业已经是高度透明和触网化,各基金公司拼的是公司的整体投研和创新实力,行业龙头公司分享的蛋糕无疑会更大,行业分化也将越来越明显。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每一位作者的作品,本网发布、转载的内容,仅供信息分享和服务读者,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若涉及内容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