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长了4.4%,这是1991年以来的最快增速,环比增幅为0.3%。剔除掉波动性较大的食品和能源类目,9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长3.6%,延续近30年最高水平。
作为衡量通胀的两个指标,在PCE物价指数和CPI之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更倚重前者,所以这个数据的出台更加重了人们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激进收紧的担忧。
此轮物价上涨的原因很复杂,当下,受极端天气和大冷冬,碳中和碳减排政策影响,再加上疫情导致的供应链断裂,原油、天然气、煤炭价格出现大幅飙升。10月18日,布伦特原油突破86美元,有人预计年内可能突破100美元,欧洲天然气价格更是大幅飙升不断刷下历史纪录,国内外动力煤价格也是持续飙升。
能源是生产生活的基本原料,它的上涨会引发成本的抬升,逼迫企业不得不提高消费价格,最终助推通胀。
但是仅仅由以上供给方面的原因,也不足以形成大通胀的态势,还需要有需求的推动,需求旺盛的前提是央行的货币大放水。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几乎全世界的央行都把印钞票作为对冲危机的不二法宝,美联储是代表,危机后采取了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大肆直接购买资产。而此次新冠疫情后,更是实行了无限量的宽松政策,央行资产负债表急剧放大。
但其实仅仅有以上需求和供给方面的原因也不一定有通胀,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就没有出现通胀,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高科技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互联网产业大大削减对服务和生产的成本,以及困扰全球的老龄化浪潮等,但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劳动者的薪水没有上涨,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几十年如一日的宽松,物价反而在下滑,就是因为薪酬水平没有起来。
只有劳动者的薪酬水平提高,才可以把央行发放的货币传递到消费终端,才能提高物价,所以通胀往往是薪酬和物价的螺旋式上涨。
尤其是在美国,劳动力成本占企业经营的成本比较高,如果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将挤压企业的经营利润,导致企业将成本转移到消费端。
从目前美国传出来的数据看,美国的劳动力薪酬出现上涨的趋势。
美国劳工部29日报告称,2021年第三季度,美国工资上涨了1.5%,比起前一个季度大幅上涨0.9%。在7至9月这一个季度,福利金上涨0.9%,是此前一个季度的两倍还多。
另一个数据是高盛发布的,目前美国的薪酬涨幅已经接近金融危机前夕。
2021年7月,以麦当劳、棒约翰牵头的餐饮业迎来了一波待遇上调。随着时间的推荐到今年9月,薪资上涨不仅仅局限在服务行业,2021年,美国人的时薪增长了4.6%。
最新的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消费者预计通胀将达到4.8%,也就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通胀上行,将可能逼迫美联储采取行动,美联储很可能在11月2日至3日的会议上正式宣布缩减购债。美联储官员们在9月的点阵图中预计,一旦缩减购债计划完成,2022年将加息一次或不加息。
但是通胀形势如果转紧,美联储的态度会发生变化。市场的交易中已经开始出现这样的预期,美联储可能会大幅提前首次加息,明年6月份加息25个基点的预期概率高达90%,2022全年将加息两次以上,每次加息25个基点。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