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中德加强经济合作提振信心
近日,由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主办的“讲述疫情下中德经济界合作的好故事”对话活动在线举行。活动连线中德多位经济界人士,共同聚焦新冠肺炎疫情下两国企业和产业界携手前行、共克时艰、共赢合作的故事,为中德加强经济合作提振信心。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20年,中国将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经商处公使衔参赞王卫东表示,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实现由负转正,率先复苏回暖,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动力。
得益于中国市场带来的机遇,德国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等领域的企业业绩已逐步企稳回升。德国施乐百公司是全球知名的工业风机制造商。疫情防控期间,施乐百中国工厂24小时轮班赶工,为武汉方舱医院提供了急需的风扇,还根据抗疫需求生产了大量小型空气过滤装置。
目前,施乐百在中国设有13个办事处和一个500人规模的生产基地。该公司董事长彼得·芬克说,中国采取了强有力的抗疫政策,有助于经济快速恢复发展,施乐百今年的经营业务也因此几乎未受影响,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芬克表示,“对于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状况我们非常满意,估计明年施乐百的销售业绩将实现小幅增长。”
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李勇表示,在世界经济受到巨大冲击、跨境直接投资持续低迷的复杂形势下,中德双方保持沟通,务实合作持续推进。目前,宝马、戴姆勒、西门子、巴斯夫、拜耳等一批德国企业在华增资扩产,充分展现出中国经济的韧性,稳定了外商投资的信心。另一方面,中国持续推进对外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全球企业创造更多机遇。
今年1月,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伟巴斯特在浙江嘉兴的工厂及新能源动力电池系统研发中心落成,这是该公司在华开设的第十一家工厂。在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果后,伟巴斯特所有在华工厂都以最快速度实现了复工复产。伟巴斯特首席执行官恩格尔曼博士表示,“伟巴斯特超过1/3的销售额来自于中国市场。中国不但是我们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我们整个亚洲市场的枢纽。”
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杜登霍夫表示,汽车产业向电动汽车转型、欧盟出台减排新规等,都对德国汽车行业构成了巨大压力。他认为,电动汽车代表了未来趋势,如果想了解电动汽车领域的新技术,需要去中国。杜登霍夫呼吁德国制定长期的汽车产业政策,加强与中国新能源技术企业的合作。
在德国企业持续布局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企业也积极开拓欧洲市场。11月,中国电池制造商蜂巢能源宣布,将投资20亿欧元在德国萨尔州建立其首个欧洲电池制造工厂。工厂投产后,预计将年产30万—50万电动汽车电池,为当地创造2000个就业岗位。萨尔州经济部长莱林格尔表示,这一工厂将是半个世纪以来,该州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汽车专家迪比通托参与了蜂巢能源整个投资落户过程。他认为,这项投资将为德国汽车供应商带来协同效应和乘数效应。“随着蜂巢能源的落户,德国作为汽车生产基地的竞争力也将得到增强。”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