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WTO首席经济学家:疫情下经济长期增长前景或减弱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干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时至今日,国外情况仍较为严峻。未来,全球经济会有怎样的变化?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该如何迈进?
8月28日,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20中国未来金融峰会”上,世界贸易组织(WTO)首席经济学家、经济研究与统计司司长Robert Koopman认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经济长期增长前景可能会减弱。
对于金融开放,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表示,开放实际上是一种跨越国境的创新,但是近几年国内创新层出不穷,甚至引起很多乱象。
贸易受疫情影响严重
2020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贸易统计及展望报告《新冠病毒大流行颠覆全球经济,贸易将大幅下跌》预测:在较乐观的情况下,今年全球商品贸易将下滑13%,全球GDP今年将下滑2.5%;在较差情况下,今年全球商品贸易将重挫32%,明年将反弹提升24%。今年6月份,WTO将经济展望报告进行更新。
Robert Koopman表示,不仅是宏观经济因素非常重要,比如关税、成本,而且GDP增长一般是贸易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GDP降低消费意愿下滑会导致贸易降低,现在数据比较悲观,这意味着投资会更少,从而减少资本,长期展望并不理想。很多企业在投资新兴技术方面更加谨慎,因为他们对未来的展望不是很乐观,所以会对贸易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次的疫情对贸易政策会带来哪些不确定性?Robert Koopman称,企业和家庭、政府应该更加谨慎地评估风险和权衡,会影响到它们的存货,它们会让自己的供应链更加多元化、数字化。很多家庭会失去收入,所以在税收方面要进行调整,政府负债将会增加。
金融开放需兼顾风险
“金融开放永远是一个高层次的开放,而且这两年力度前所未有,体现中国进一步开放和全球经济合作非常重要的姿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前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屠光绍指出,金融市场开放需要逻辑,例如资金的开放,重点是吸引机构投资人和长期资金进入中国市场。
资本市场如何进一步开放?屠光绍认为,5年内应有所期待,境外上市公司到中国上市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应有之意,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和全球资本市场的互动、融合、合作,也是应有之意。
“创新分好的创新也分坏的创新,这几年金融风险很多,创新要有平衡。金融有一个最本质的特征,所有的创新都是加杠杆并且有一个风险属性,即把今天、今年不能用的钱拿到今天、今年来用,从最简单的转账到最高级的REITs都是加杠杆。”何杰分析道,加了杠杆以后它的透明性、复杂性、风险的承担性不好解决。
衡量一个好的创新实际上有三个特性:是不是降低了成本?是不是提高了效率?这个模式能不能持续?
此外,道德因素同意应该纳入考虑。何杰称,P2P这种创新看起来模式很成功,但是更多是信用卡分期,激发了人性中的恶,这个是不鼓励的。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