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飞利浦要卖高价中国和土耳其二选一,大概率是美的?
卖给中国还是卖给土耳其?或许,飞利浦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在试探底价。
飞利浦家电业务部门要出售的消息一经流出,受到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的高度关注。坊间传闻与中国海尔、美的正在接触。但另有说法是,飞利浦还正在与土耳其Vestel(伟视达)接触 。
外媒报道称,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已与中国同行取得联系,以评估他们对收购其家用电器部门的兴趣,该部门的售价可能高达40亿美元。这家总部位于阿姆斯特丹的公司已经与其他白色家电制造商海尔集团和美的集团进行了接触,此交易预计将在第四季度开始,正式的出售程序即将开始。
上述中国企业并不是唯一接触飞利浦的公司。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说,飞利浦还正在与土耳其家用电器制造商Arcelik AS和Vestel联系,以测试他们对这笔交易的胃口。
来自土耳其的家电制造商Arcelik AS创始于1955年,总部位于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被称为欧洲家电业十强,主营业务主要是各种家电产品、零部件及售后服务等。Arcelik AS旗下有知名品牌Beko(倍科)和Altus(奥特斯)。
Vestel也是土耳其知名家庭和专业家电制造公司,由18家专业从事电子,大型家电和信息技术的公司组成。公司总部和生产工厂位于马尼萨,母公司是伊斯坦布尔的Zorlu Holding。
除了坊间传出的中国海尔美的和土耳其公司以外,一些专业的基金公司亦在觊觎飞利浦。
知情人士称,收购公司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 Inc。),CVC Capital Partners和KKR&Co。也有望在交易开始时研究该业务。
知情人士当时说,大约五年前飞利浦出售其Lumileds照明组件部门时,这项业务吸引了包括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LLC,Bain Capital,CVC,KKR和Onex Corp。在内的私募股权公司的兴趣。
飞利浦在1月份表示,计划出售其家用电器部门,该部门生产从咖啡机到空气净化器的所有产品,收入达23亿欧元(26亿美元)。潜在的处置计划是首席执行官Frans van Houten努力将飞利浦改造成专注于医疗保健设备的制造商的一部分。
首席执行官在周一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他预计出售将在2021年第三季度完成。“这基本上是一项稳固的业务,具有市场领先地位,我们希望在夏季之后与感兴趣的各方进行接触。”。据彭博社报道,高盛集团公司和摩根大通公司正在着手处置该家电部门。
飞利浦的家用电器业务在包括奥地利,巴西和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设有工厂。它还在印度、香港、新加坡和意大利拥有研发中心,同时在全球范围内雇用了约4700名工人。
除中国和土耳其以外,有媒体报道称韩国三星和LG可能会收购皇家飞利浦的家用电器部门。这可能会使两家公司之一在不久的将来很快提供小型家用产品。
目前,三星已经在销售大型厨房电器,包括冰箱和烤箱,但在小型家用电器领域没有市场份额。收购飞利浦的业务部门将为扩展业务开辟新的机遇,但是目前尚不清楚飞利浦这个品牌是否会像三星子公司一样保持原状,或者这家韩国科技巨头是否会开始以自己的品牌销售小家电。
不过,蓝科技分析认为,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分析,美的并购飞利浦家电业务的概率会更高。
首先,2018年海尔并购意大利Candy之后,不太可能今年还会出手并购飞利浦家电业务进入小家电领域。Candy是欧洲非常知名的家电制造商之一,而且在土耳其设有生产基地。在欧洲白电领域,海尔优势明显。并购Candy之后,海尔需要放大海尔自身品牌和Candy的品牌价值,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这是当务之急,远比并购飞利浦更有价值。
其次,美的在欧洲白电业务发展势头不错,但只发展白电业务毕竟属于有短板。海尔、海信和TCL在欧洲市场发展迅速,都是黑电白电全品类,而美的在黑电业务是明显的短板。尤其是在目前物联网和智能家居时代,彩电一定是智能家居的入口,因此,一旦美的并购飞利浦家电业务,则无疑手持一张通往全球彩电业的通行证。飞利浦电视还是有一定价值和用户基础的。凭借美的灵活的机制和充裕的资本,让飞利浦电视价值继续放大,理论上是可行的。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美的并购东芝白电业务时,当时的土耳其Arcelik亦有参与争夺,最终败给美的。结合本次飞利浦家电业务出售,巧合的是坊间传出美的和Arcelik都有参与并购事宜。大概率看,最终胜者应该是在这两个企业之间产生。
第三是三星并购的概率比较低,原因三星更希望在当下的环境中,稳固手机、黑电和白电的市场份额甚至进一步扩大,这可能比并购飞利浦家电业更重要。站在全球市场看,手机领域三星面临华为、小米和OV的打压;在白电方面,面临海尔海信和TCL打压;在黑电方面,面临海信与TCL的打压。
在全球经济持续下滑、未知疫情走向时,三星是投大笔资金并购飞利浦进入小家电业务,还是把手机、黑白电份额趁中国品牌受到影响(包括西方国家以及印度对中国制造的抵制、供应链影响全球销量)而夺回成本更低?
当然,三星并不是没有并购的可能。但和中国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更迫切一些。更何况,三星在全球尤其是欧洲市场,其角色更多是守擂,而中国品牌是攻擂。
当然,上述只是猜测,最终结果还需要官方公布。
(文章来源:OF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