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波及。近日,美国和日本均表示,鼓励本国企业迁出中国,全球产业回流有抬头之势。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接受南方日报专访认为,疫情促使欧美国家更强调自身的“经济主权”,全球化将受到挑战,可能会回归到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国际贸易形式,部分产业将向本国回流。从短期看,将为中国带来较大的产业调整成本;但长期看,部分产业回迁将在客观上让出市场空间,有利于中国企业补充替代,进而向产业链上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
欧美不会把所有企业
都搬回本国
南方日报:您提出,疫情会导致全球回到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状态——传统的投资与贸易的形式,请问是基于怎样的分析?
郑永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各国都会想方设法收回更多经济主权,全球化方向会发生变化,即变为“有限的全球化”。
具体来看,这次疫情中,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虽然有最发达的医疗系统、公共卫生系统,但疫情发展情况依然很惨烈,一个重要原因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产业转移,口罩、洗手液、呼吸机等医疗物资产业链大量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欧美国家自身的生产能力大幅降低。
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效,也有医疗物资产能相对充裕的经济优势。虽然刚开始医疗物资也曾出现短缺,但是随着产能快速提升,目前已经基本缓解。
因此,疫情之后,各国从国民生命安全和经济安全考虑,都会更多把经济主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全球贸易经济将转变为“有限的全球化”。
南方日报:近日,美国和日本均提出,鼓励本国企业迁出中国。可能出现的全球范围的产业回流,会给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带来哪些影响?
郑永年:从历史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全球化就是有限的全球化,即每个国家都掌握自己的经济主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贸易和投资。20世纪80年代后的全球化是更深层次的全球化,生产要素在全球市场进行优化配置。但此次疫情之后,全球化会出现回落,部分产业链会迁回西方发达国家。
但要看到,欧美不会把所有企业都搬回本国,而是主要集中于两个领域:第一,与国家安全有关的企业;第二,与公共卫生医疗物资相关的企业。
我不同意有人讨论的“去中国化”。“去中国化”是指美国等国家将其在中国的企业迁到越南、印度等其他国家。实际上,美国等国家主要把境外企业迁回本土,迁出的区域不仅包括中国也包括其他国家。至于一些国家想投资分散化,即避免投资过度集中在一个国家,这也是正常的经济考量。
对中国是危也是机可借机发展内需市场
南方日报:中国通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迅速崛起,已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如果出现“有限的全球化”,对中国将带来哪些影响?
郑永年:短期看,“有限全球化”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较大冲击。近年来,外贸占中国GDP的比重都在30%以上,外资、外商在中国经济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此次疫情对中国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国很多地方的企业复工之后,由于欧美国家的订单减少乃至消失,无法正常生产;其二,疫情结束后,随着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企业迁出,将给中国带来比较大的产业调整成本。
但从长期看,中国将从“有限的全球化”中获益。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产业链最齐全的国家,而且国内市场广阔,一方面,欧美等地的产业不可能全部回流;另一方面,这些企业搬出,将在客观上让出国内市场空间和产业链空间,中国企业可以迅速占领,并向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发展。
南方日报:广东作为外贸大省和吸引外资大省,与国际贸易链、产业链关系紧密,您认为该如何应对这种冲击?
郑永年:“有限全球化”下,美国、日本等国家即使将企业迁回本国,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在一年半载完成,对于中国,对于广东来说,会有一个缓冲期。
要看到,外资企业来到中国的主要原因就是看中了中国市场,这些企业迁出后,就为中国企业腾出市场空间。特别是,珠三角是外向型企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新的全球化格局下,可以借机发展内需市场。
将社会经济稳定摆在优先位置
南方日报:当前有观点认为,疫情将带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转折,改写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国应当如何积极应对?
郑永年:中国要强化“底线思维”,把国家发展好,不要过于依靠西方市场。在当前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应该更注重人民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生活,保证社会稳定,以后才有继续发展的机会。
要看到,1997年、2008年的金融危机,局限在金融等少数领域。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危机是“综合并发症”,不仅蕴含着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还有社会治理危机、国际秩序危机等多个危机并发。
对中国来说,要更注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保护中小企业,以社会整体的生存发展为中心。实际上,做好这几个方面,也会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要确保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稳定,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南方日报:在这次疫情应对中,中日韩三国互动和合作也较为紧密。有专家建议,中国应借机与日韩紧密合作,巩固亚洲命运共同体。您怎么看?
郑永年:中日韩的地理相邻、文化相近,产业链的区域分布也非常好。这次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各国互帮互助、高度互信,这样的区域发展方向值得肯定的,应该继续推进。
不过,日本也提出把企业搬迁回去,说明日本对经济形势存在一定担忧。接下来就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协作,共同应对危机,避免各国各自为战。
此外,疫情之后,东南亚的国家同样可能将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放在本国,有很多国家在面积、人口和经济体量上比较小,不可能把所有的产业链迁回。就像我常说的“一个世界,两个市场”,即世界上存在分别以中国、美国为中心的两个巨大市场,东南亚不会放弃美国市场,但从产业关联上与中国会更加紧密。“有限的全球化”或致产业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