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科希德拟登陆科创板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1-02 09:13:12
近日,上交所受理了北京赛科希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赛科希德”)科创板上市申请。公司拟发行股票的数量不超过2041.2万股,募集资金拟投入金额约3.71亿元,用于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
主业持续稳定增长
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拟投入8030.86万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投入6938.46万元,营销网络建设项目拟投入4102.96万元,其余1.8亿元拟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2019年1-6月(简称“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约为1.21亿元、1.56亿元、1.99亿元及1.08亿元,公司主营业务持续稳定增长。2019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59亿元,同比增长13.6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83.9万元,同比增长29.89%。
公司选择的具体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也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产品主要应用于血栓性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的预防、筛查、诊断和监测。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529.68万元、3267.93万元、5815.31万元及2973.96万元。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主要来自销售产品及提供服务收到的现金,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主要来自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
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末及2019年6月末,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2.29、3.45、4.34及7.11倍;速动比率分别为1.97、2.98、3.88和6.73倍,整体来看,公司流动性风险较低。
研发能力较强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采用“自主研发生产、以销定产、以产定购、以经销为主”的经营模式。
针对采用目前经营模式的原因,公司表示,体外诊断行业是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密集型行业,技术革新快,企业必须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发行人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领域,产品能够覆盖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主要领域,已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及研发能力,自主研发和生产产品能够保证产品质量,且有利于持续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在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方面,公司收入主要分仪器、试剂、耗材三大板块。以2019年上半年为例,仪器收入为3299.9万元,占比为30.42%;试剂收入为5272.08万元,占比为48.6%;耗材收入为2275.26万元,占比为20.98%。公司仪器装机数量的增长带动了试剂和耗材的销售,试剂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断提高。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7.65%、90.09%、89.4%及89.28%;研发投入分别为928.92万元、1206.74万元、1279.53万元和668.5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41%、7.7%、6.39%和6.12%。
针对研发模式,公告显示,体外诊断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注重技术研发与创新,从组织结构、研发机制、人员配备、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保密等多方面保障技术创新能力。同时,为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公司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并与医疗机构深入合作,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在临床上的应用。
行业发展空间较大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深耕于国内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领域,主营产品为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领域的检测仪器、试剂及耗材,属于体外诊断行业下属的血栓与止血诊断行业。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主要包括凝血检测、血流变检测、血小板功能检测等,主要应用于各种血栓性及出血性疾病的预防、筛查、诊断和监测。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扶持体外诊断产业发展。目前国外品牌体外诊断产品占据了三级医院等高端市场,国产品牌主要集中在二级医院及以下医疗机构等中低端市场。
随着我国体外诊断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国内企业体外诊断产品的质量逐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通用性显著提高。同时国内企业凭借本土化的营销和服务网络以及较低的人工成本等优势,在与国外竞争对手的较量中逐步取得突破,在医保控费的大趋势下更利于抢占医院市场,国内体外诊断产品进口替代的规模和速度随之不断提升。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目前我国心血管患病人数达到2.9亿;2016年,以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为代表的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可以有效帮助医生分析血栓和出血形成的原因,对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在内的血栓性疾病以及出血性疾病等进行预防、筛查、诊断和监测,可以用于评估血栓风险,指导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过程;还可以用于手术前凝血功能障碍筛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情况。
主业持续稳定增长
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拟投入8030.86万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投入6938.46万元,营销网络建设项目拟投入4102.96万元,其余1.8亿元拟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2019年1-6月(简称“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约为1.21亿元、1.56亿元、1.99亿元及1.08亿元,公司主营业务持续稳定增长。2019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59亿元,同比增长13.6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83.9万元,同比增长29.89%。
公司选择的具体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也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产品主要应用于血栓性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的预防、筛查、诊断和监测。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529.68万元、3267.93万元、5815.31万元及2973.96万元。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主要来自销售产品及提供服务收到的现金,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主要来自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
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末及2019年6月末,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2.29、3.45、4.34及7.11倍;速动比率分别为1.97、2.98、3.88和6.73倍,整体来看,公司流动性风险较低。
研发能力较强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采用“自主研发生产、以销定产、以产定购、以经销为主”的经营模式。
针对采用目前经营模式的原因,公司表示,体外诊断行业是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密集型行业,技术革新快,企业必须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发行人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领域,产品能够覆盖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主要领域,已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及研发能力,自主研发和生产产品能够保证产品质量,且有利于持续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在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方面,公司收入主要分仪器、试剂、耗材三大板块。以2019年上半年为例,仪器收入为3299.9万元,占比为30.42%;试剂收入为5272.08万元,占比为48.6%;耗材收入为2275.26万元,占比为20.98%。公司仪器装机数量的增长带动了试剂和耗材的销售,试剂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断提高。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7.65%、90.09%、89.4%及89.28%;研发投入分别为928.92万元、1206.74万元、1279.53万元和668.5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41%、7.7%、6.39%和6.12%。
针对研发模式,公告显示,体外诊断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注重技术研发与创新,从组织结构、研发机制、人员配备、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保密等多方面保障技术创新能力。同时,为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公司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并与医疗机构深入合作,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在临床上的应用。
行业发展空间较大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深耕于国内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领域,主营产品为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领域的检测仪器、试剂及耗材,属于体外诊断行业下属的血栓与止血诊断行业。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主要包括凝血检测、血流变检测、血小板功能检测等,主要应用于各种血栓性及出血性疾病的预防、筛查、诊断和监测。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扶持体外诊断产业发展。目前国外品牌体外诊断产品占据了三级医院等高端市场,国产品牌主要集中在二级医院及以下医疗机构等中低端市场。
随着我国体外诊断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国内企业体外诊断产品的质量逐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通用性显著提高。同时国内企业凭借本土化的营销和服务网络以及较低的人工成本等优势,在与国外竞争对手的较量中逐步取得突破,在医保控费的大趋势下更利于抢占医院市场,国内体外诊断产品进口替代的规模和速度随之不断提升。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目前我国心血管患病人数达到2.9亿;2016年,以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为代表的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可以有效帮助医生分析血栓和出血形成的原因,对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在内的血栓性疾病以及出血性疾病等进行预防、筛查、诊断和监测,可以用于评估血栓风险,指导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过程;还可以用于手术前凝血功能障碍筛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情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