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时代商学院
作者 | 陈鑫鑫
编辑 | 黄祐芊
通过专利诉讼狙击对手上市,是商业竞争中的惯用手段,即将上会的安徽安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芯电子”)似乎也面临同样的烦恼。
招股书显示,“安芯电子”于去年9月申报科创板上市,经过两轮问询后,将于今年7月11日上会。但其申报上市不久便遭遇竞争对手的专利诉讼,目前案件尚未完结,上市前景不明。
安芯电子主营业务为功率半导体芯片、功率器件和半导体关键材料膜状扩散源的设计制造与销售,其中功率半导体芯片是器件功能的核心,也是安芯电子的核心业务,本次IPO的保荐机构为国元证券(5.990, -0.01, -0.17%)。
【概述】
1月28日,竞争对手杰利半导体起诉安芯电子侵害其两项发明专利,认为这两项发明专利应为其所有,理由包括安芯电子现任董事长、实控人之一的汪良恩曾在杰利半导体工作,其离职不久并加入安芯电子后便申请这两项专利,认为这两项专利为汪良恩在杰利半导体任职期间的职务发明。
近年来存在不少因专利诉讼而IPO受阻的企业,熵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21年12月过会后,或因被提起专利诉讼,至今仍未注册上市成功。青岛易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疑似因此终止IPO。安芯电子的专利诉讼目前仍未有最终结果,需谨慎看待。
安芯电子多项研发数据堪堪压线,但存在弄虚作假满足上市条件的嫌疑。其在2020—2021年突然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后,才满足科创板科创属性要求。此外,该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堪堪达标,但存在将其它材料成本计入研发投入,以及将其它人员列为研发人员的嫌疑。员工学历方面,该公司超7成员工为大专以下学历,且无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如此的科创企业恐不多见。
7月7日,时代商学院就上述问题向安芯电子发函提问,截至发稿前安芯电子未作回应。
涉嫌2项专利侵权,疑遭对手狙击上市
2021年9月,安芯电子的科创板上市申报获上交所受理,正式冲击上市;然而,4个月后由竞争对手发起的专利侵权诉讼,却令安芯电子的IPO之路蒙上一层乌云。
2022年1月28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安芯电子及其子公司芯旭半导体、汪良恩等主体送达了两项案由为“侵害发明专利纠纷”的传票。杰利半导体提出诉讼请求,要求确认安芯电子所有的两项发明专利,所有权应归杰利半导体。
资料显示,杰利半导体为上市公司扬杰科技(62.580, -2.98, -4.55%)(300373.SZ)的控股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半导体芯片、新型电子器件的生产、加工、销售及货物进出口业务等,与安芯电子类似,在招股书中被安芯电子列为竞争对手。
本次杰利半导体发起的专利侵权诉讼并非空穴来风,资料显示,安芯电子现任董事长、实控人之一的汪良恩,曾于2009年5月至2013年6月,先后在杰利半导体担任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等职务,主要负责生产及经营管理工作。此次涉案的2项专利名称为“一种汽车整流芯片及其整流基材的制备方法”(涉案专利1)以及“整流二极管、芯片及其制作方法”(涉案专利2),均为汪良恩从杰利半导体离职不久并加入安芯电子后申请。
安芯电子的解释称,涉案专利1因受限于行业内针对圆形芯片的切割工艺尚不成熟,发行人尚未使用该项专利技术形成产品和收入。涉案专利2仅对应发行人19项核心技术之一,亦可采用其他替代方案达到该专利的预期目的,报告期内发行人运用该专利生产的产品收入占主营收入的0.89%。上述涉案专利与汪良恩在杰利半导体处的工作内容无相关性,涉案专利均不属于杰利半导体的职务发明,专利权属于发行人。
不过上市委并未完全接受安芯电子的解释,在第二轮问询中仍对涉诉产品范围的确定依据是否准确、客观?认定涉案专利不属于职务发明的依据是否充分?替代产品在功能上是否能够完全替代现有产品?等提出质疑。
最新诉讼动态显示,4月29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原告杰利半导体的诉讼请求。但杰利半导体因不服上述判决已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目前安芯电子暂未收到二审应诉通知书。
时代商学院认为,目前该专利侵权诉讼尚未结束,无法预计结果,但这种不确定性对即将上会的安芯电子来说不是好事。资料显示,从前述2项涉案专利获批,到安芯电子提交招股书长达数年的时间里,竞争对手杰利半导体并未对此提起过诉讼,却选在当前安芯电子刚申报科创板上市不久提起专利诉讼,此番举动耐人寻味。
此外,虽然安芯电子声称涉案专利可以替代,但一般而言关键技术容易牵一发动全身,比如生产设备虽然零部件众多,但少了一个可能就无法运转。哪怕这些专利技术最后能替换,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数个月的停产就可能会对企业造成巨大影响。
该专利诉讼案带来的影响仍需谨慎看待,毕竟有不少IPO企业因为专利诉讼尚不明确而上市受阻。如同样申请科创板上市的小米生态链企业——青岛易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疑似因多起专利诉讼在2021年7月终止IPO。申报创业板上市的熵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21年12月过会后,因被提起专利诉讼,至今仍未注册上市成功。
研发数据堪堪压线,还存虚增嫌疑
招股书显示,安芯电子目前拥有专利权104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87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15项发明专利中,4项为继受取得,11项为原始取得,其中就包括上述2项涉案专利。
通过分析这些原始取得专利的申请时间,时代商学院发现,安芯电子有突击申报专利冲击科创板的嫌疑,而这些突击取得的发明专利含金量存疑。如图表1所示,安芯电子成立于2012年,2013年开始申请第一个原始取得专利,此后每年申请发明专利数量较少,在2020年之前皆不多于1项,2017—2019年甚至连续三年未新增发明专利。
但到了2020年,安芯电子的申请的发明专利数量突然增长至6项,2021年也有2项,远超其它年份。
时代商学院认为,安芯电子涉嫌突击申请发明专利的动机,或与科创板的上市要求有关。“科创属性相关指标一”中规定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需≥5项,安芯电子声称其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达10项,符合要求。但实际上若无2020年及2021年新增的8项专利,安芯电子大概率无法满足该要求,其突击申请专利具有合理动机,而这些疑似临时抱佛脚申请的专利,其含金量存疑。
此外,安芯电子这些专利刚申请就能形成主营业务收入是否现实,也十分值得怀疑。安芯电子声称拥有10项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该数据保荐机构有必要进一步核实。
“科创属性相关指标一”中还规定了企业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3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5%,或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6000万元。
从数据来看,2019-2021年,安芯电子累计研发投入为5643万元,不符合要求,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6.70%,勉强过线。
但问询函显示,安芯电子有虚增研发投入的嫌疑。首先,安芯电子2021年计入研发费用的材料投入金额为1,525.73万元,较2020年大幅增长,而同期计入研发费用的折旧及动力费未出现大幅增长;另外,安芯电子2021年计入研发费用的人员薪酬为859.85万元,较2020年大幅增长,同时报告期内研发人员存在参与生产活动的情形,以工时为基础分配研发费用和生产费用。
这意味着,安芯电子有将其它材料成本(如生产材料成本)计入研发投入,以及将其它人员列为研发人员,相关薪酬列入研发投入的嫌疑,若真如此,那么安芯电子的真实研发投入以及研发人员占比,恐达不到科创属性相关指标一的最低要求。
此外,从员工学历情况来看,安芯电子也表现得不像一家芯片科创企业。截至2021年末,安芯电子共有807名员工,其中“本科及大专学历”的员工占比28.62%,而大专以下员工占比71.38%。这意味着安芯电子超7成员工恐为初高中或中专学历,且无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如此的科创企业恐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