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高端酒卖不动 三五百中端名酒打主力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9-28 13:30:38
红星资本局9月27日消息,中秋国庆双节假期进入倒计时。这个传统的白酒销售旺季,今年格外被整个行业寄予厚望。
不过,红星资本局在节前采访调查中发现,预期中的“双节”销售旺季并没有来,尤其是千元价格带的高端酒卖不动。
高端酒不及预期
线下烟酒店生意遇冷
谈到今年“双节”的生意,刚备货300万元的一位泸州老窖(000568.SZ)专卖店经销商坦言,“不是那么理想。”
该经销商表示,9月26日,泸州老窖公司通知,停止接单。也就是说,26日内没有打款的经销商无法及时拿到酒。在这位经销商看来,这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库存,包括厂家和经销商库存;另一方面也想“制造点紧张氛围”,要停货,让经销商必须在停货前把款凑齐打给厂家。
虽然300万的备货和前几年差不多,但从今年中秋国庆的销售来看,不及这位经销商的预期,尤其是他主推千元价格带产品的专卖店生意,感觉今年中秋只比去年“好一点”。
在深圳做白酒生意的另一位经销商感受类似,今年“双节”高端酒遇冷,300元/瓶左右的二线品牌好卖。他介绍,茅台集团的贵州老窖,和五粮液的二线品牌更好出货。
在成都市的一家街边烟酒店,老板说今年“双节”生意不行。他认为,节日的婚宴用酒更多,但这部分客户被宴会场地“吃完”,很少到烟酒店购买。
婚宴用酒主打性价比
厂家涨价但经销商没跟进
“双节”的婚宴用酒量大,也集中在300元价格带产品。一位安徽的白酒经销商称,安徽市场的婚宴用酒在300元左右,如果是地级市、县级市,还在150元到200元为主。他解释,除了上海、江苏等区域的婚宴用酒相对高端外,全国大部分婚宴市场选择和安徽差不太多。
随着“双节”来临,部分酒企提前将产品提价。
8月14日,泸州老窖再提价,52度国窖1573经典装(500ml*6)经销商结算价格提升至980元/瓶,超过53度飞天茅台和五粮液普五的出厂价。
虽然厂家提价,但前述泸州老窖经销商表示,自己今年“双节”并未跟随提价,一方面是此前的库存还可以保证供应,另一方面今年生意一般,提价更难出货。
另外,市场消息称,小郎酒事业部9月26日上调多款产品出厂价,包括100ml45度经典小郎酒、480ml53度/45度金盖装顺品郎等,每瓶涨价1至5元不等。红星资本局就此求证郎酒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对于厂家节前涨价,前述安徽经销商认为,只是传递信心,不代表真能涨价。他解释,厂家涨出厂价,更多是为了把出厂价和市场价拉开,将控价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最终终端能否涨价,还要看供需。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程璐洋 俞瑶
不过,红星资本局在节前采访调查中发现,预期中的“双节”销售旺季并没有来,尤其是千元价格带的高端酒卖不动。
高端酒不及预期
线下烟酒店生意遇冷
谈到今年“双节”的生意,刚备货300万元的一位泸州老窖(000568.SZ)专卖店经销商坦言,“不是那么理想。”
该经销商表示,9月26日,泸州老窖公司通知,停止接单。也就是说,26日内没有打款的经销商无法及时拿到酒。在这位经销商看来,这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库存,包括厂家和经销商库存;另一方面也想“制造点紧张氛围”,要停货,让经销商必须在停货前把款凑齐打给厂家。
虽然300万的备货和前几年差不多,但从今年中秋国庆的销售来看,不及这位经销商的预期,尤其是他主推千元价格带产品的专卖店生意,感觉今年中秋只比去年“好一点”。
在深圳做白酒生意的另一位经销商感受类似,今年“双节”高端酒遇冷,300元/瓶左右的二线品牌好卖。他介绍,茅台集团的贵州老窖,和五粮液的二线品牌更好出货。
在成都市的一家街边烟酒店,老板说今年“双节”生意不行。他认为,节日的婚宴用酒更多,但这部分客户被宴会场地“吃完”,很少到烟酒店购买。
婚宴用酒主打性价比
厂家涨价但经销商没跟进
“双节”的婚宴用酒量大,也集中在300元价格带产品。一位安徽的白酒经销商称,安徽市场的婚宴用酒在300元左右,如果是地级市、县级市,还在150元到200元为主。他解释,除了上海、江苏等区域的婚宴用酒相对高端外,全国大部分婚宴市场选择和安徽差不太多。
随着“双节”来临,部分酒企提前将产品提价。
8月14日,泸州老窖再提价,52度国窖1573经典装(500ml*6)经销商结算价格提升至980元/瓶,超过53度飞天茅台和五粮液普五的出厂价。
虽然厂家提价,但前述泸州老窖经销商表示,自己今年“双节”并未跟随提价,一方面是此前的库存还可以保证供应,另一方面今年生意一般,提价更难出货。
另外,市场消息称,小郎酒事业部9月26日上调多款产品出厂价,包括100ml45度经典小郎酒、480ml53度/45度金盖装顺品郎等,每瓶涨价1至5元不等。红星资本局就此求证郎酒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对于厂家节前涨价,前述安徽经销商认为,只是传递信心,不代表真能涨价。他解释,厂家涨出厂价,更多是为了把出厂价和市场价拉开,将控价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最终终端能否涨价,还要看供需。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程璐洋 俞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