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浦迈:产能利用刚过半就圈钱;基本面邋遢;与客户暗通曲款
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奥浦迈)迎来了自己的大考。4月13日将接受发审委科创版的考核。犹如人生高考一样,这是企业的高考,因此,要考出好成绩,还是要有真本事,上市这道考题考察的范围还是很广泛的,基本面、关联交易、科创属性、客户供应商、产品业务、财务管理等等非常多,奥浦迈能不能考过,这还需要检测一下奥浦迈应试的准备。
正如考试需要介绍考生基本情况一样,需要了解一下奥浦迈,公司成立于2013年,实际控制人为肖志华和贺芸芬夫妇,穿透股权后实际持股41.98%,顺便指出,夫妻二人虽然是中国国籍,但是都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这是有钱的人常态,赚中国人的钱,为国外消费做贡献。
奥浦迈经历了两轮问询考试,暴露出的短板还是很多的,其中产能利用刚过半就圈钱;基本面邋遢;与客户暗通曲款,几个方面比较难看。
产能利用刚过半就圈钱
奥浦迈是一家专门从事细胞培养产品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涉及细胞培养基系列产品和生物药委托开发生产服务两大应用领域,所以客户以生物制品企业及科研院所为主。
企业上市合理的情况是这样的,第一、企业初创期,成长扩张阶段,资金紧张需要上市融资,第二种,市场需求大,企业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急需扩大产能,这两种都是比较合理的融资需求。但是如果两种都不符合,仍然要上市,上市的动机就值得怀疑。
奥浦迈成立于2013年,距今已经9年多的时间了,所以从时间上说,并不是一个年轻的企业了,招股书中说中国生物药市场从 2016 年的 1,836 亿元人民币增长到 2020 年的 3,457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 17.1%,这一点说明,这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了,2020 年度,奥浦迈在国内培养基市场中,国产厂商中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二,按理说这样的行业地位,应该是一家过了初创期的企业,但是奥浦迈的产能却暴露了其虚弱的体质。
2018年至2021年,作为主营业务的干粉培养基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0.19%、50.57%、82.38%和79.31%,另一项液体培养基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4.83%、50.96%、81.23%和79.50%。
干粉培养基的产能利用率2020年最高82.38%,2018、2019年只有50%零点。液体培养基产能利用率最高也是2020年81.23%,2018和2019年较低。
产能利用率反映的是企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越高越好,说明企业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这就要扩充产能,反之,则说明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市场,自己的产能处于过剩状态,奥浦迈就是这样的状态,自己的产能还有很大空间,根本用不了,产销率也证明了这一点,干粉培养基的产销率分别为89.02%、89.41%、98.10%和81.25%,液体培养基产销率分别为79.75%、94.29%、97.26%和88.78%。2020年,众所周知疫情受益,即使这样产销率也没过百,所以现有产能生产的产品并未达到满负荷销售状态。
而此次募集资金5.03亿元,CDMO生物药商业化生产平台3.21亿元、奥浦迈细胞培养研发中心项目8123.54亿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1亿元.似乎与现有业务干粉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也确实没太大关系,所以另起炉灶?不管怎么说,如果继续扩大产能,意味着自己产能还未充分利用情况下,圈钱目的明显!如果另起炉灶,未来不确定性太多了,风险加大。
基本面邋遢
投资看的就是企业的基本面,这是常识,即使是科创版企业也不例外,因为投资者要的是确定性,而不是不确定性,所以愿意当韭菜的除外。
基本面指标比较多,常见的有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负债、经营产生现金流净额、毛利率、研发费用等。
奥浦迈在这些方面表现只能用邋遢来形容。
营业收入,整体上是增长的,2018年到2021年,为3384.38万元、5852.11万元、12497.05万元和21268.33万元,但是波动幅度很大,尤其是2019到2020年,直接暴涨了一倍多,营业收入增长不是好事吗,不一定,要看什么原因导致的增长,是否真实。
对应营业收入的是净利润,净利润分别为-4248.03万元、-1226.54万元、1168.46万元和6039.37万元.也是从2020年,才开始变为正数,以前一直亏损。为何2020年开始转正?
实际上都与这一年奥浦迈的股份改革有关系,2020年9月奥浦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拟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所涉及的净资产价值资产评估报告显示,当时净资产为4.3976亿元。9月30日经立信会计师审计的净资产值418,636,525.84元为基础,按照 1:0.1433 的比例折合为股本6,000.00万股(每股面值为1.00 元),其余358,636,525.84 元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将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这次股份改革,这样,由于358,636,525.84 元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导致年底财务统计时,营业收入大增,相应的净利润也由负转正,让业绩变得好看一些,但实际上,并不是由产品销售增加而引起的。
2018-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12.57万元、1,724.55万元、320.29万元和11,462.50万元,为什差呢,因为为公司创造的利润中,白条太多,也就是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值前三年远低于1.分别为-0.07、-1.41、0.27和1.90,只有2021年大于1,这样的波动幅度显示造血能力很不稳定。
2018-2021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1.18%、49.82%、45.99%和59.88%,
在上会稿中没有同行业均值,但是并不妨碍,可以计算一下分别为55.96%,68.07%,60.5%,低于行业均值,2019、2020年更明显。单个对比,差距更大。
奥浦迈已获授权并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共5项,
与客户暗通曲款
实际控制人贺芸芬曾经担任北京免疫方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北京免疫方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对这家公司销售暴增,达到1,394.50万元,而前两轮年才9.05万元、1.16万元, 这家公司2017年才刚刚成立,工商资料显示,这家公司在2020年8月27日发生变更,才出现贺芸芬的名字,而如何说了比较解呢?
CDMO 业务主要客户上海岸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与发行人实际控制人系前任职单位同事,报告期内岸迈生物向奥浦迈采购 CDMO业务金额分别241.66万元、1,545.07 万元和1,302.06万元,成立当年便达成合作,江苏东抗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恺佧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都是如此。
从招股书中就可以看出,奥浦迈的业务比较小众,因此即使业绩一般也做到了市场第二,但是,这也说明客户资源很少,这些客户成立便与之合作,仿佛就是为了支撑奥浦迈上市而诞生一样,交易真实性有待考察。
此外,奥浦迈的子公司有四家大幅亏损并且无实际经营业务。
包括上海奥浦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思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思伦生物”)、上海可英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奥浦迈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奥浦迈”)。如果说刚成立的公司没有实际经营还情有可原,但是上海可英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就成立了,至今无实际经营还亏损,这样的公司作用是什么?
正如考试需要介绍考生基本情况一样,需要了解一下奥浦迈,公司成立于2013年,实际控制人为肖志华和贺芸芬夫妇,穿透股权后实际持股41.98%,顺便指出,夫妻二人虽然是中国国籍,但是都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这是有钱的人常态,赚中国人的钱,为国外消费做贡献。
奥浦迈经历了两轮问询考试,暴露出的短板还是很多的,其中产能利用刚过半就圈钱;基本面邋遢;与客户暗通曲款,几个方面比较难看。
产能利用刚过半就圈钱
奥浦迈是一家专门从事细胞培养产品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涉及细胞培养基系列产品和生物药委托开发生产服务两大应用领域,所以客户以生物制品企业及科研院所为主。
企业上市合理的情况是这样的,第一、企业初创期,成长扩张阶段,资金紧张需要上市融资,第二种,市场需求大,企业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急需扩大产能,这两种都是比较合理的融资需求。但是如果两种都不符合,仍然要上市,上市的动机就值得怀疑。
奥浦迈成立于2013年,距今已经9年多的时间了,所以从时间上说,并不是一个年轻的企业了,招股书中说中国生物药市场从 2016 年的 1,836 亿元人民币增长到 2020 年的 3,457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 17.1%,这一点说明,这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了,2020 年度,奥浦迈在国内培养基市场中,国产厂商中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二,按理说这样的行业地位,应该是一家过了初创期的企业,但是奥浦迈的产能却暴露了其虚弱的体质。
2018年至2021年,作为主营业务的干粉培养基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0.19%、50.57%、82.38%和79.31%,另一项液体培养基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4.83%、50.96%、81.23%和79.50%。
干粉培养基的产能利用率2020年最高82.38%,2018、2019年只有50%零点。液体培养基产能利用率最高也是2020年81.23%,2018和2019年较低。
产能利用率反映的是企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越高越好,说明企业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这就要扩充产能,反之,则说明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市场,自己的产能处于过剩状态,奥浦迈就是这样的状态,自己的产能还有很大空间,根本用不了,产销率也证明了这一点,干粉培养基的产销率分别为89.02%、89.41%、98.10%和81.25%,液体培养基产销率分别为79.75%、94.29%、97.26%和88.78%。2020年,众所周知疫情受益,即使这样产销率也没过百,所以现有产能生产的产品并未达到满负荷销售状态。
而此次募集资金5.03亿元,CDMO生物药商业化生产平台3.21亿元、奥浦迈细胞培养研发中心项目8123.54亿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1亿元.似乎与现有业务干粉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也确实没太大关系,所以另起炉灶?不管怎么说,如果继续扩大产能,意味着自己产能还未充分利用情况下,圈钱目的明显!如果另起炉灶,未来不确定性太多了,风险加大。
基本面邋遢
投资看的就是企业的基本面,这是常识,即使是科创版企业也不例外,因为投资者要的是确定性,而不是不确定性,所以愿意当韭菜的除外。
基本面指标比较多,常见的有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负债、经营产生现金流净额、毛利率、研发费用等。
奥浦迈在这些方面表现只能用邋遢来形容。
- 营业收入、收净利润靠净资产转股增加收益
营业收入,整体上是增长的,2018年到2021年,为3384.38万元、5852.11万元、12497.05万元和21268.33万元,但是波动幅度很大,尤其是2019到2020年,直接暴涨了一倍多,营业收入增长不是好事吗,不一定,要看什么原因导致的增长,是否真实。
对应营业收入的是净利润,净利润分别为-4248.03万元、-1226.54万元、1168.46万元和6039.37万元.也是从2020年,才开始变为正数,以前一直亏损。为何2020年开始转正?
实际上都与这一年奥浦迈的股份改革有关系,2020年9月奥浦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拟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所涉及的净资产价值资产评估报告显示,当时净资产为4.3976亿元。9月30日经立信会计师审计的净资产值418,636,525.84元为基础,按照 1:0.1433 的比例折合为股本6,000.00万股(每股面值为1.00 元),其余358,636,525.84 元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将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这次股份改革,这样,由于358,636,525.84 元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导致年底财务统计时,营业收入大增,相应的净利润也由负转正,让业绩变得好看一些,但实际上,并不是由产品销售增加而引起的。
- 造血能力一直很差,毛利率远低于同行业,竞争力差
2018-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12.57万元、1,724.55万元、320.29万元和11,462.50万元,为什差呢,因为为公司创造的利润中,白条太多,也就是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值前三年远低于1.分别为-0.07、-1.41、0.27和1.90,只有2021年大于1,这样的波动幅度显示造血能力很不稳定。
2018-2021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1.18%、49.82%、45.99%和59.88%,
在上会稿中没有同行业均值,但是并不妨碍,可以计算一下分别为55.96%,68.07%,60.5%,低于行业均值,2019、2020年更明显。单个对比,差距更大。
- 专利勉强达标,
奥浦迈已获授权并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共5项,
与客户暗通曲款
实际控制人贺芸芬曾经担任北京免疫方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北京免疫方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对这家公司销售暴增,达到1,394.50万元,而前两轮年才9.05万元、1.16万元, 这家公司2017年才刚刚成立,工商资料显示,这家公司在2020年8月27日发生变更,才出现贺芸芬的名字,而如何说了比较解呢?
CDMO 业务主要客户上海岸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与发行人实际控制人系前任职单位同事,报告期内岸迈生物向奥浦迈采购 CDMO业务金额分别241.66万元、1,545.07 万元和1,302.06万元,成立当年便达成合作,江苏东抗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恺佧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都是如此。
从招股书中就可以看出,奥浦迈的业务比较小众,因此即使业绩一般也做到了市场第二,但是,这也说明客户资源很少,这些客户成立便与之合作,仿佛就是为了支撑奥浦迈上市而诞生一样,交易真实性有待考察。
此外,奥浦迈的子公司有四家大幅亏损并且无实际经营业务。
包括上海奥浦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思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思伦生物”)、上海可英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奥浦迈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奥浦迈”)。如果说刚成立的公司没有实际经营还情有可原,但是上海可英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就成立了,至今无实际经营还亏损,这样的公司作用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上一篇:领航财经2022.4.12财蜜关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