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 罗逸姝 北京报道
在金融科技加速助推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大环境下,今年以来金融科技公司IPO动作频频。据《经济参考报》记者初步统计,包括邦盛科技、第四范式、百望云、连连数字、分蛋科技在内的约10家金融科技公司在A股、港股或美股递交了招股书,还有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已于今年顺利登陆港交所。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进入常态化阶段,金融科技公司上市融资速度有所加快。与此同时,当前奔赴上市进程的企业性质与此前已有明显变化,更侧重于向金融机构提供科技服务的“技术流”或成为未来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的主流。
行业内多公司谋求上市
从Wind金融科技分类来看,目前A股上市金融科技企业共有53家,以金融IT服务商为主。最近一家在A股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是2020年8月登陆创业板的天阳科技(15.250, 0.13, 0.86%)。
今年以来,金融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动作不断。今年6月19日,邦盛科技首次递交科创板上市招股书,目前审核状态为已受理。公开资料显示,邦盛科技是一家大数据基础软件开发及相关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主要应用于智慧金融领域。6月29日,为银行提供财富管理和支付清算等软件服务的开科唯识也更新了招股书,冲刺创业板。在招股书中,开科唯识将恒生电子(37.740, -0.01, -0.03%)、宇信科技(17.050, 0.05, 0.29%)、天阳科技、科蓝软件(13.450, 0.06, 0.45%)、安硕信息(17.990, 0.14, 0.78%)和顶点软件(53.820, 0.66, 1.24%)等金融科技企业作为竞争可比公司。另外,新三板公司用友金融6月14日发布公告,已向北交所提交了更新后的上市申请材料。用友金融从2019年就开始筹备转入精选层,后改为申请北交所上市,去年已经进入第三轮问询,但由于疫情等因素耽搁了进程。
“从近期情况来看,金融科技企业上市融资速度加快,融资‘窗口期’或将打开。”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来看,监管部门对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进入常态化监管阶段。监管政策趋于稳定,这也意味着金融科技企业的前景趋势更加明朗。所以,目前对金融科技企业而言,启动上市是一个好的时机。
不过,业内人士也强调,当前金融科技公司的“递表”或补充材料并不意味着最终上市融资成功,仍面临一定不确定性。广西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来看金融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认可程度有所提高。但能否成功上市融资还受到市场环境变化、投资者信心、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金融科技公司试图上市的意图很多,如迫切需要满足融资需求、为了公司更规范地发展,或者强化品牌效应等。但仅仅是‘递表’并不代表该公司已经真正达到了上市标准,只能说明公司有这样的意愿,未来还面临很多不确定性。”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表示。
港股上市热情更甚
与A股市场相比,金融科技公司对于港股市场的“热情”则更为明显。业内人士表示,这与港股市场流动性、市场规则以及监管环境和市场认可度等因素有关。
3月10日,在线投资决策解决方案提供商九方财富登陆港交所,打响了2023年国内金融科技公司上市“头炮”。公开资料显示,九方财富的控股股东为银科控股,具有投顾牌照。随后的4月24日,起步于金融行业AI服务的第四范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5月25日,海尔旗下的数字化保险代理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众淼创新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5月29日,综合医疗服务平台圆心科技更新了港股招股书,旗下的圆心惠保为保险公司提供技术赋能服务;6月28日,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百望云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公司通过百望云平台提供财税数字化及数据驱动的智能解决方案;6月30日,数字支付及增值服务提供商连连数字首次向港交所递表,该公司也是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全面支付解决方案的中国公司之一。
谈及金融科技公司为何“钟爱”港交所,田利辉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港交所市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市场流动性和透明度、市场规则的灵活性以及投资者对于创新和高科技领域的投资热情和认可度等因素。“作为全球性金融市场,港交所具有较高的市场流动性和透明度,能够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较好的融资环境和资本市场支持。同时,香港监管机构对于金融科技企业的审核标准相对较为宽松,能够更好地适应金融科技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和快速的上市通道。”
董希淼也认为,当前金融科技企业对于港股市场的青睐,与港股市场门槛较低、排队速度较快有关,只要符合相关标准基本都能顺利上市。不过他也指出,在香港上市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当前市场估值较低、公司市值管理压力较大、信息披露要求更高等。
“技术流”更具发展空间
纵观今年以来IPO动作频繁的金融科技企业,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奔赴上市进程的企业性质与三年前已有明显变化,并非以助贷、互联网金融等金融业务为主,而是侧重于向金融机构提供科技服务的“技术流”,这或许将成为未来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的主流。
以目前在港交所递表的第四范式为例,该公司早期通过与大银行的合作,快速建立市场地位。但从最新披露的招股书来看,目前第四范式的业务已从金融拓展到了教育、零售等多个行业,且金融业收入规模占比落至第二位。
于A股递表的邦盛科技也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公司大数据实时智能平台除在实时智能风控、实时智能分析决策等智慧金融领域实现规模化推广外,也开始在网络安全、交通运输、信息通信等领域进行运用。
“随着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加快,金融科技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董希淼强调,“当前进入IPO流程的金融科技企业在性质上发生了明显变化,如第四范式、百望云等都是偏技术层面的金融科技公司,旨在以技术能力服务金融机构,与此前一些以信贷、助贷等为主要业务的金融科技企业有很大的差别,市场也会更加认可这一类企业的价值。”
田利辉认为,随着监管的逐步明确和落地,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金融科技企业需要加强合规意识,优化业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等技术投入,加强风险控制和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以实现长远发展和转型。同时,企业也需要关注市场变化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和业务模式,以适应市场和监管环境的变化。
对于未来金融科技企业发展前景,专家认为不同类型金融科技公司或面临分化。
“总体来说,未来金融科技企业是有发展空间的,但不同类型的企业有所差别。”董希淼表示,对于大型科技公司旗下的金融平台企业,其在金融业务、市场地位等方面优势明显,随着监管进入常态化,上述机构也会迎来正常的业务发展,前景更为明朗。对于具有技术优势的金融科技企业,其在细分领域上具备领先优势,伴随着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加快的“浪潮”,未来发展空间更为广阔。而对于主做联合贷款、助贷等业务的金融科技企业而言,以后发展空间则会明显受限。
“相比较上一波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阶段,目前金融科技公司在金融业务上的创新空间相对来说较小,更多地倾向于对金融机构本身的技术性服务上。”黄大智表示,从过去几年实践来看,那些相对成熟、已经能够服务B端企业的金融科技企业,发展情况相对平稳,如金融业务领域的前端营销、贷后管理等,以及在券商、保险等领域的数字化运用等。这些企业的发展也能够服务传统金融机构,提升金融业务效率。但与此同时,他表示,考虑到传统金融机构为了满足一些合规性要求,自身也会加强对金融科技团队的建设,这对于第三方独立的金融科技服务企业仍然形成了一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