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绍志
1月27日,陕国投A(3.140, 0.01, 0.32%)(000563.SZ)发布公告,公司于2022年1月2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中止审查通知书》,决定中止对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的审查。
定增之所以被叫停,是因为项目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因执行其他上市公司审计业务、为其他公司提供的法律服务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根据此前公告,陕国投A该定增项目的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24.600,0.45, 1.86%),律所为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简称“金杜所”),会计所为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简称“信永中和”)。
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除了陕国投A,因为相同的原因,1月26日至27日,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宣布定增项目被中止审查,包括: 华体科技(12.890,0.43, 3.45%)、新华制药(8.820, -0.23, -2.54%)、晶澳科技(88.670,-2.82, -3.08%)、海峡环保(5.870, 0.12, 2.09%)、美达股份(5.290, 0.13,2.52%)、广州港(3.230, 0.05, 1.57%)、健之佳(74.500, 0.41, 0.55%)、中国卫通(13.280, 0.00, 0.00%)、万盛股份(21.800, 0.22, 1.02%)、厦门港务(7.120, 0.20, 2.89%)、中核钛白(10.120, -0.34, -3.25%)、海思科(17.320, 0.02, 0.12%)、国金证券(10.360, 0.01, 0.10%)等13家,涉及总金额超300亿元。
同时,重庆银行(8.570, -0.02, -0.23%)、小熊电器(49.950, -0.95,-1.87%)发行可转债的项目也被叫停,京城股份(15.050, -0.21, -1.38%)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项目也被中止审查。
新古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怀涛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金杜被立案调查的原因是卷入了乐视网2016年定增项目。其中,金杜曾在乐视网2016年定增项目中担任发行人律师。
2021年4月,乐视网收到北京证监局送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指出乐视网于2007年至2016年财务造假,其报送、披露的IPO相关文件及2010年至2016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行为构成欺诈发行等,对乐视网合计罚款2.4亿元,对贾跃亭合计罚款2.412亿元,13名责任人被罚款3万元至60万元不等。
在乐视网2016年的定增项目中,金杜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信永中和担任审计机构、验资机构,中德证券担任保荐机构(联席主承销商)。
此次大面积中止审查早有端倪。
1月18日,山西证券(5.910, 0.01, 0.17%)公告,控股子公司中德证券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中德证券因在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中,保荐业务涉嫌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中德证券立案。
1月20日,申请创业板IPO的兴禾股份在上会前夜被取消审核。据21世纪经济报道,有传闻猜测或与兴禾股份的发行律师——金杜律师事务所有关,而后者或被卷入乐视网虚假陈述案中。
作为在IPO业务中排名前三的律所,金杜律师事务所被调查波及更广的是等待上市审批的公司们,上述猜测也在一周后得以证实。
据不完全统计,1月26日,因为聘用的金杜律师事务所、信永中和、中德证券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60家IPO被叫停。其中,深交所在其官网更新项目审核动态,48家创业板IPO项目被宣告中止审核。同日,上交所也对12家科创板IPO项目中止审核。
至于被中止的项目要如何进行,王怀涛律师称:“要看交易所的态度,要么近期内交易所同意恢复,恢复不了只能更换律所。”
上述定增叫停的上市公司纷纷撇清关系的同时,也在向证监会报送关于申请恢复审查发行的申请文件,能否获得核准及最终获得核准的时间均存在不确定性。
波及范围如此之广,也为其他公司敲响了“警钟”。事实上,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介机构的合法合规正越来越被重视。
1月14日,证监会在其官网发布动态,提出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处证券欺诈、造假背后的中介机构不勤勉尽责等违法行为。
证监会指出,2019年以来,查处中介机构违法案件80起,涉及24家会计师事务所、8家证券公司、7家资产评估机构、3家律师事务所、1家资信评级机构,涵盖股票发行、年报审计、资产收购、重大资产重组等重点领域。2021年,证监会依法立案调查中介机构违法案件39起,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将2起案件线索移送或通报公安机关。
从这些案件看,相关违法行为集中表现为:一是风险识别与评估程序存在严重缺陷,未针对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二是鉴证、评估等程序执行不充分、不适当,核查验证“走过场”,执业报告“量身定制”。三是职业判断不合理,形成的专业意见背离执业基本准则。四是严重背离职业操守,配合、协助公司实施造假行为。上述违法行为反映出一些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独立性、专业性缺失,质量控制体系和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缺乏职业怀疑精神、丧失职业底线等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