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学者首次实验发现磁霍普夫子
来源:央视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23 21:35:32
突破性发现!华南理工大学郑风珊教授联合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Nikolai S。 Kiselev博士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Filipp N。 Rybakov博士等学者,共同在晶体中直接观察到磁霍普夫子(Hopfion)。相关成果以“Hopfion rings in a cubic chiral magnet”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
其中,郑风珊教授为通讯作者兼第一作者,Nikolai S。 Kiselev和Filipp N。 Rybakov为共同通讯作者;华南理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霍普夫子以德国数学家海因茨-霍普夫(Heinz Hopf)的名字命名,其概念由来可追溯到由英国物理学家托尼-斯凯尔姆(Tony Skyrme)在1962年首次提出的“拓扑孤子”。2009年,科学家首次在磁体中发现了拓扑孤子,为了纪念 Skyrme,将其称为Skyrmion(斯格明子)。
一般认为,磁斯格明子是由电子自旋在空间上构成的一类二维旋涡状结构,从样品上表面贯穿到下表面,形成了斯格明子弦(String)。理论上,如果把两个末端连接起来,会进一步形成一类三维拓扑磁孤子——磁霍普夫子。此前,实验上尚未发现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磁霍普夫子的存在。
该联合团队利用了透射电子显微镜磁成像技术和微磁学计算,在立方铁锗合金中观察到了与斯格明子弦耦合的霍普夫子,并提供了诱导产生这类霍普夫子的实验方法,取得了高度可重复的实验结果。此外研究也提供了统一的斯格明子-霍普夫子的同伦(homotopy)分类,并深入探讨了手性磁体中拓扑孤子的多样性。这一突破性发现为未来磁性材料、自旋电子学和非传统计算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也为新型功能器件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总台记者 郑澍 赵菁)
其中,郑风珊教授为通讯作者兼第一作者,Nikolai S。 Kiselev和Filipp N。 Rybakov为共同通讯作者;华南理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霍普夫子以德国数学家海因茨-霍普夫(Heinz Hopf)的名字命名,其概念由来可追溯到由英国物理学家托尼-斯凯尔姆(Tony Skyrme)在1962年首次提出的“拓扑孤子”。2009年,科学家首次在磁体中发现了拓扑孤子,为了纪念 Skyrme,将其称为Skyrmion(斯格明子)。
一般认为,磁斯格明子是由电子自旋在空间上构成的一类二维旋涡状结构,从样品上表面贯穿到下表面,形成了斯格明子弦(String)。理论上,如果把两个末端连接起来,会进一步形成一类三维拓扑磁孤子——磁霍普夫子。此前,实验上尚未发现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磁霍普夫子的存在。
该联合团队利用了透射电子显微镜磁成像技术和微磁学计算,在立方铁锗合金中观察到了与斯格明子弦耦合的霍普夫子,并提供了诱导产生这类霍普夫子的实验方法,取得了高度可重复的实验结果。此外研究也提供了统一的斯格明子-霍普夫子的同伦(homotopy)分类,并深入探讨了手性磁体中拓扑孤子的多样性。这一突破性发现为未来磁性材料、自旋电子学和非传统计算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也为新型功能器件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总台记者 郑澍 赵菁)
下一篇:返回列表上一篇:张国清赴新疆,有重要背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