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因素叠加,全球贸易萎缩正冲击多国
来源:环球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8-08 20:18:55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集装箱运输行业是全球贸易的“晴雨表”,对集装箱需求的变化反映了贸易未来的走势。日前,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公司发布的二季度营收数据同比下降40%,海运业务收入降幅达50%。该公司警告称,这意味着全球贸易萎缩将持续,未来形势阴霾密布。截至今年5月,全球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美国的出口额为2471亿美元,较4月减少21亿美元,进口额为3161亿美元,较4月下降75亿美元。韩国、越南等依赖外贸的亚洲国家出口数据也不容乐观。外媒分析认为,受全球需求、向服务业转向和“全球化顶峰”三重因素影响,未来全球贸易形势可能也不会好转。在这种情况下,外贸依存度更高的国家该如何应对?
马士基:全球贸易将长期萎缩
全球最大集装箱公司、贸易“风向标”马士基公司5日警告称,由于经济增长乏力和公司减少库存,今年上半年全球海运集装箱需求大幅下降,并预计下半年全球贸易将“更加艰难”。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马士基运输的集装箱约占全球集装箱的17%,该公司今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40%至130亿美元。马士基预计,受企业消化现有库存、西方经济衰退等因素影响,今年全球集装箱需求在-4%至-1%之间。
马士基集团首席执行官柯文胜称,马士基原本预计企业会在今年年中停止减少库存,转而买入新商品,但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这种情况发生,2023年剩下的时间全球集装箱贸易将更加艰难。
美国彭博社分析称,集装箱航运业依赖于全球需求,在疫情期间,零售商和其他公司补充库存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集装箱航运业迎来了创纪录的利润,出现一箱难求、运价持续上涨的情况。然而,2022年以来,集装箱运价下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忙于处理现有库存。柯文胜对彭博社表示,集装箱运输行业正处于疫情集装箱航运热潮后的调整期,全球贸易萎缩的时间和程度可能比之前想象的更长。
上半年多国出口下滑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新发布的《全球贸易》报告显示,在连续两个季度的下降之后,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在2023年1月至3月期间出现反弹,但今年下半年全球贸易的前景黯淡。报告预测,持续通胀、金融脆弱性、俄乌战争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将影响今年二季度全球的贸易增长。报告称:“总体而言,2023年下半年全球贸易前景悲观,负面因素超过正面因素。”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反映航运业经济的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从年初的1250点跌至8月4日的1136点,近3个月跌幅达26.47%。有分析认为,世界各地的航运数量减少表明未来全球贸易将减少。
《华盛顿邮报》6日称,美国公司从中国的采购减少,截至今年5月,美国从中国的进口下降24%。报道还称,制造商越来越青睐区域供应系统,而非全球供应链。墨西哥今年早些时候成为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乐高高级公关经理奥利弗·利奇对《华盛顿邮报》表示,乐高将生产地点安排在靠近主要市场的地方并优先考虑当地供应商,这使其能快速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缩短供应链,减少长距离运输带来的不良影响。
此外,今年以来,一些亚洲国家的出口数据也出现下滑。今年6月,韩国出口同比下降6%,为连续第9个月下降。数据显示,在韩国四大出口地区当中,尽管韩国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分别小幅增加0.3%和5.7%,上半年该国对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出口分别减少26%和20.4%。越南出口也连续第4个月下降,降幅达10.25%。经济学人智库全球贸易首席分析师尼克·马罗表示,全球经济活动放缓,对大多数亚洲经济体造成沉重打击。
中国外贸企业的态度
《金融时报》分析认为,受全球需求、向服务业转向和“全球化顶峰”三重因素影响,近来全球贸易增长乏力,未来可能也不会好转。
第一,各国央行正制定政策为经济降温以抑制通胀,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为2.3%,而明年可能会低于这一水平,经济增长放缓会给贸易带来更加不利的环境。贸易下滑的第二个原因是,在发达经济体,消费者的支出正从商品转向服务业,而服务业多由本土提供。
第三,“全球化顶峰”给全球贸易增长带来下行压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出口相当于全球生产总值(GDP)的15%。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全球化使这一比例上升至25%,此后开始稳步下降,到2020年降至20%。世界贸易组织认为,2023年全球贸易增长将再次低于GDP增长,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紧张和供应链本地化很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使这种情况成为现实。这意味着,如果发展中国家没有幸运地毗邻大市场(比如墨西哥),他们吸引出口相关产业的机会可能会受到限制。
尽管全球贸易形势不容乐观,但中国外贸企业的选择是挖掘全球市场新需求,积极应对挑战。中国贸促会对3100余家外贸企业开展了调研,该协会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5.1%的中国外贸企业对今年三季度发展表示“信心稳定不变”及“较有信心”。调研结果显示,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发展迅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显现等利好因素也正发挥作用。
白明表示,面对不利的外部形势,首先要不断提升中国在外贸上的竞争力,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简称《意见》)相关精神,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等。其次,要积极找市场、找客户、找订单,借助RCEP加大与其他成员国的经贸往来。此外,中国也可以采取市场多元化策略,充分释放我国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潜力。
[环球时报驻美国、韩国特约记者 张思思 张静 环球时报记者 崔瑾月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重]
马士基:全球贸易将长期萎缩
全球最大集装箱公司、贸易“风向标”马士基公司5日警告称,由于经济增长乏力和公司减少库存,今年上半年全球海运集装箱需求大幅下降,并预计下半年全球贸易将“更加艰难”。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马士基运输的集装箱约占全球集装箱的17%,该公司今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40%至130亿美元。马士基预计,受企业消化现有库存、西方经济衰退等因素影响,今年全球集装箱需求在-4%至-1%之间。
马士基集团首席执行官柯文胜称,马士基原本预计企业会在今年年中停止减少库存,转而买入新商品,但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这种情况发生,2023年剩下的时间全球集装箱贸易将更加艰难。
美国彭博社分析称,集装箱航运业依赖于全球需求,在疫情期间,零售商和其他公司补充库存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集装箱航运业迎来了创纪录的利润,出现一箱难求、运价持续上涨的情况。然而,2022年以来,集装箱运价下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忙于处理现有库存。柯文胜对彭博社表示,集装箱运输行业正处于疫情集装箱航运热潮后的调整期,全球贸易萎缩的时间和程度可能比之前想象的更长。
上半年多国出口下滑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新发布的《全球贸易》报告显示,在连续两个季度的下降之后,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在2023年1月至3月期间出现反弹,但今年下半年全球贸易的前景黯淡。报告预测,持续通胀、金融脆弱性、俄乌战争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将影响今年二季度全球的贸易增长。报告称:“总体而言,2023年下半年全球贸易前景悲观,负面因素超过正面因素。”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反映航运业经济的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从年初的1250点跌至8月4日的1136点,近3个月跌幅达26.47%。有分析认为,世界各地的航运数量减少表明未来全球贸易将减少。
《华盛顿邮报》6日称,美国公司从中国的采购减少,截至今年5月,美国从中国的进口下降24%。报道还称,制造商越来越青睐区域供应系统,而非全球供应链。墨西哥今年早些时候成为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乐高高级公关经理奥利弗·利奇对《华盛顿邮报》表示,乐高将生产地点安排在靠近主要市场的地方并优先考虑当地供应商,这使其能快速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缩短供应链,减少长距离运输带来的不良影响。
此外,今年以来,一些亚洲国家的出口数据也出现下滑。今年6月,韩国出口同比下降6%,为连续第9个月下降。数据显示,在韩国四大出口地区当中,尽管韩国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分别小幅增加0.3%和5.7%,上半年该国对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出口分别减少26%和20.4%。越南出口也连续第4个月下降,降幅达10.25%。经济学人智库全球贸易首席分析师尼克·马罗表示,全球经济活动放缓,对大多数亚洲经济体造成沉重打击。
中国外贸企业的态度
《金融时报》分析认为,受全球需求、向服务业转向和“全球化顶峰”三重因素影响,近来全球贸易增长乏力,未来可能也不会好转。
第一,各国央行正制定政策为经济降温以抑制通胀,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为2.3%,而明年可能会低于这一水平,经济增长放缓会给贸易带来更加不利的环境。贸易下滑的第二个原因是,在发达经济体,消费者的支出正从商品转向服务业,而服务业多由本土提供。
第三,“全球化顶峰”给全球贸易增长带来下行压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出口相当于全球生产总值(GDP)的15%。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全球化使这一比例上升至25%,此后开始稳步下降,到2020年降至20%。世界贸易组织认为,2023年全球贸易增长将再次低于GDP增长,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紧张和供应链本地化很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使这种情况成为现实。这意味着,如果发展中国家没有幸运地毗邻大市场(比如墨西哥),他们吸引出口相关产业的机会可能会受到限制。
尽管全球贸易形势不容乐观,但中国外贸企业的选择是挖掘全球市场新需求,积极应对挑战。中国贸促会对3100余家外贸企业开展了调研,该协会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5.1%的中国外贸企业对今年三季度发展表示“信心稳定不变”及“较有信心”。调研结果显示,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发展迅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显现等利好因素也正发挥作用。
白明表示,面对不利的外部形势,首先要不断提升中国在外贸上的竞争力,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简称《意见》)相关精神,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等。其次,要积极找市场、找客户、找订单,借助RCEP加大与其他成员国的经贸往来。此外,中国也可以采取市场多元化策略,充分释放我国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潜力。
[环球时报驻美国、韩国特约记者 张思思 张静 环球时报记者 崔瑾月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