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工作政府报告中,心脑血管病、癌症、罕见病等与人民健康相关的疾病防治工作被提上议程。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为代表的多位政协委员今年带来了与推动基层医疗服务保障相关的提案。
葛均波提议大力推动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并提出针对急性胸痛患者建立先救治后收费的机制。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中心肌梗死患者占到很大比例。”
葛均波表示,根据我国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居民的就医习惯,一般居民在突感不适后会选择就近就医,而作为距离百姓最近的社区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服务站点在现阶段往往不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和溶栓能力。
此外,由于心血管教育普及不足,基层呼叫120比例过低等问题突出,这导致症状出现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2FMC)太长。而对于上级胸痛中心的胸痛出院患者,基层医疗机构无法持续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无法担负起帮助患者康复的责任。
为此,葛均波建议政府成立专项资金,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床旁心电图机的设备以及双联抗血小板等常备药品实现百分百覆盖;建立针对急性胸痛患者的心电图、双联抗血小板、抗凝、溶栓及肌钙蛋白等项目的先救治后收费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在一份关于完善县域急救体系的提案中表示,县域医院承担重大疾病诊疗重要任务,院前急救是急危重症救治的关键环节。他认为,现阶段我国县域急救体系不成熟,在制度流程、资源配置上仍需改进,存在院前急救时间长、救治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例如救护车只发挥了转运患者作用,未能体现“救护”能力,院前诊疗干预有限,未能体现院前主动救治能力。
霍勇建议统筹资源,通过优化急救网点布局,提升医护人员救治水平,完善设备配置,搭建互联互通信息化平台等多种举措,建立高效、快速、规范、覆盖全域的急救网络,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救治效率。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也在一份关于推进心脑共治、落实关口前移,优化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综合管理的提案中提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建议重点对三、四线城市和县域内的医疗机构进行资源投入和扶植,提升这部分医疗机构人员开展心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减少我国广大基层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助力共同富裕。
孙洁表示,目前我国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发病率居高不下与医院内部学科合作不足,临床医师诊疗工作中对具有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在前期没有及时开展针对性治疗有关;此外,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创新技术在我国医院普及度仍然相当不足,心脏电生理治疗在心血管治疗领域受重视程度不够;脑卒中的手术治疗仍集中在部分大医院。
孙洁建议,应推进心脑共治的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房颤患者诊疗全流程管理,对存在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在早期进行及时的抗凝管理和介入射频消融治疗,实现脑卒中防治的关口前移,减少致死致残事件发生。她还提出,对于和脑卒中有明确关系的房颤疾病,可通过在医保支付上进行倾斜,鼓励、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积极开发心脑血管疾病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