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持仓金额回升很可能是美债收益率下降导致估值增加所致,而非中国主动增持。
美国财政部官网数据显示,7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9700亿美元,环比增加22亿美元,时隔七个月持仓金额首次回升。
具体来看,截至7月22日,中国持有美国长期国债(一年及以上)9664.42亿美元,比上个月增加8.95亿美元,国库券(一年以下)为35.72亿美元,比上月增加13.41亿美元。
尽管持仓金额有所回升,但这很可能主要是美债收益率下降导致估值增加所致,而非中国主动增持。7月,在美联储激进加息的预期下,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上升,资金涌入美国中长期国债,使得美债收益率快速下降。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月度交易数据显示,7月份(6月23日至7月22日),中国投资者净卖出长期美债71.1亿美元。同期,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3.1%降至2.75%,降幅近40个基点,美债收益率下跌,则价格上涨,从而使得我国美债持仓规模“被动”增值。
植信投资研究院副院长刘涛对界面新闻表示,虽然7月中国持有美债金额回升,但“这不大像是重新转向增持美债,更像是美债价格变动所致”。
“仅增持22亿美元美债对中国而言意义不大。此前中国连续抛售美债的单月规模基本都在百亿美元以上,基于常理分析,即便中国要增持美债,规模也不会只是22亿美元。”他说。
刘涛指出,7月,美债价格上涨1.6%,为2000年3月以来最大单月涨幅。据其粗略估算,中国因价格因素被动增加的美债价值约为150亿美元。
他认为,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中国谋求实现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平衡和币种多元化的战略不会轻易动摇。从过去7个月中国美债持仓金额持续下降的情况来看,降低对单一资产依赖的意图较为明确。
“目前,美债在3.05万亿美元的中国外汇储备中占比仍接近三分之一。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依然偏高,仍是全球第二大美债持有国。进一步减持、至少是不增加美债规模的立场不会有太大变化。”他说。
刘涛指出,当前增持美债的主力是全球私人投资者。美元走强和全球部分避险资金流向美元资产并非是7月才开始,从去年四季度俄乌冲突酝酿开始,这一进程即已启动,今年以来美联储加息和欧洲能源危机更是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
“就7月当月具体情况看,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月初的2.904%降至到月底的2.642%,表明流入美债的全球资金仍在增加。但与此同时,日本、瑞士、比利时和爱尔兰等一些国家的货币当局仍在稳步减持。这种‘官方资本减持、私人资本增持’美债的格局近年来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他说。
此外,刘涛表示,考虑到美债长短期收益率倒挂的现象,也不排除中国外汇管理当局近期对美债期限结构做了调整,如适当增持了短期的国库券,但另一方面,减持长期美债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这部分增量。总体上看,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将趋于减少,直至达到一个合理占比。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白雪也表示,长期来看,伴随我国海外资产配置的多元化,以及更加注重海外资产收益率,减持美债会是趋势所在。
截至7月末,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为75012亿美元,环比增加704亿美元。其中,日本依然是美国的头号“债主”,其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为12343亿美元,环比下降20亿美元,中国位列第二。